茶粿
banner
chaguo.bsky.social
茶粿
@chaguo.bsky.social
540 followers 900 following 620 posts
香港盛女偽文“青” 一笑看風雲過 東寫西讀 版權所有 貓奴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Pinned
一朵向日葵

🦋茶粿

圖片上密密麻麻
佈滿向日葵的背影
只有這一朵
望向鏡頭

它愛出風頭?
還是怕曝曬?
但也許它只是繼承了
反叛的基因

它終將早逝
留下幾粒乾癟的種子
卻不知
活著就是真理

它的悲劇
不在於反叛
在於它是向日葵

做棵小松吧
刺頭曬不曬太陽
都能茁壯成長

做隻貓吧
愛曬太陽也行
不愛曬太陽也行
說得好!最近回鄉,我進了一個大書店,發現真的沒有什麼書賣,就算是有懷疑精神,也很難找到答案。還是翻牆上網益處多。
是的,特別是年輕的時候經常吃,有種情懷。☺️
今天吃了我的出生地商城縣的特色菜:筒鮮魚、麻鴨湯、青菜苔,配料是本地粉條和豆腐。筒鮮魚是在竹筒裡醃制的,以前我爸爸每次回鄉,都會帶一些回來自己做,現在地級市也有家鄉餐廳,真好。
他們不說這些,也會說別的。中國的父母要的就是權威,總有辦法打擊你。
中國父母都是這樣,只是有些人會說出來,有些人不說出來而已。
女兒的普通話一向很差,十七歲的時候她告訴姥姥:“我的閉己不同了。”,我想了一下,才明白過來,她是想說:“我的鼻子不通了。”
昨天晚上她打來電話,跟姥姥說中秋節快樂,我媽開了免提,我聽了二十分鐘。女兒的普通話現在說的非常好,不但語音標準,語調也很優雅從容。
我跟我媽說:“哇,現在她的普通話說的這麼好!”
我媽說:“為啥呢?”
我說:“在美國的中國人多,可能她交了一些說普通話的朋友,跟他們學的。”
你老家也是商城的是嗎?我在那裡出生,長到七歲。上學後,每個暑假都是回商城過的。感覺那邊的人情世故非常複雜,親人和親人的關係表面很熱情,背地裡其實挺冷漠的。我們後來住在信陽市,這裡沒有什麼親戚,反而活得自在多了。現在我會想念信陽市的生活,因為公園和河邊的茶座很悠閒。但每年最多只能住一個月,住久了會覺得很窒息,死氣沉沉的城市。
祝你和家人中秋節快樂!
很好剝。☺️
和弟弟在河邊的茶座喝家鄉特產綠茶,有人來賣生蓮子和生菱角,生菱角真好吃,清甜可口,我是第一次吃,我一個人吃了一斤多。
是☺️十一那天去市中心百花園賞菊。
不行啊,老母親住不慣香港。
十月回鄉的日記一則(2/2)

🦋茶粿

(2/2)
(接上頁)

然後賞菊之旅就結束了,
去欣賞一下玩耍的孩子們吧,
他們的眼裡心裡都沒有蕭條,
除非風箏逃跑了並越飛越高。
幾滴小雨把我們趕進餐廳,
那就喝碗最撫凡人心的肉湯,
再出來雨已停了,烏雲也散了,
天仍然是灰色,但很快會變黑,
一切的一切都將隱於暮色,
夜晚的一切都將歸於瑣碎。
十月回鄉的日記一則(1/2)

🦋茶粿

淺灰色的天空,
有許多鉛灰色的雲團,
天和地,眼前一片蕭條,
也許是來自內心的蕭條。
這季節也許只能賞菊了,
但是這些不太像是菊花?
鮮黃的一朵一朵,形狀
倒像是泡發好的大雪耳,
然而牌子上寫著:“菊花園”。
菊花不如往年的品種多,
也就隨意地看看,
就到林子裡去了------
有兩棵楓樹紅得醒目,
有兩棵木槿紫得漂亮,
有兩棵桂花不期而遇,
“情疏跡遠只留香”。
有一棵金銀忍冬樹,
結滿了小小的紅果子,
可以一直掛果到冬天,
和瑞雪紅白輝映……
幾近乾涸的人工水道邊,
有幾叢大白羽般的蘆葦,

(1/2)
(未完見下頁)
鐵道線

🦋茶粿

鐵道線
曾經很奔波勞累
內心也抱怨過
我是母親的扯線木偶

鐵道線
現在只希望這條
連接我和母親的臍帶
永遠不要斷

鐵道線
我願把它仔細地
編織成一個吉祥結
祝福我的母親健康、平安
Reposted by 茶粿
《迷信人工智能会害死人》图片版
想到了,“一段芳華許清歡”挺好的。☺️
Reposted by 茶粿
因此,适合老人的软烂食物,便被全社会视作高级菜肴,成为一种孝道与服从的象征。这种将食物的物理属性与社会地位、道德伦理相结合的逻辑,是理解为何这些胶原蛋白食物地位显赫的核心所在。
大家都讨厌老登,也都希望自己成为受人尊重,至少是表面上尊重的老登。
当今的富裕阶层消费这些珍馐,是在为一种过时的、前科学时代的认知买单,这种消费是一种文化上的“信仰”行为,而非基于理性的健康选择。 #兲朝 #盛如愿
mp.weixin.qq.com/s/6ysM9SLxO0...
中国富人,为什么以吃劣质蛋白质为荣?
驼蹄、鹿唇、熊掌、海参、鱼翅、燕窝,都是劣质蛋白质的典型代表。
mp.weix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