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说不啰嗦
luosays.bsky.social
Luo说不啰嗦
@luosays.bsky.social
43 followers 26 following 380 posts
一边干独立开发: - http://heyform.net - http://earlybird.im 一边帮助大家出海: 出海去孵化器 & Product Hunt 金牌猎人 闲下来做做 AI 音乐: 音乐人 Luo & Suno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你的朋友取得了成功,你却不为他感到高兴。

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朋友。
魔功已练成,兄弟们!

新增一个海外 62 万人私域社群(AI 方向,异常火爆,每周十几万新增可看截图),另有唯美、鸡汤格言、宗教、动漫、meme、语言学习等主题的超 3000 万海外社群流量(纯自持)。

欢迎出海做 c 端业务的朋友来聊!
据说不少老外都是这么学中文的,笑死。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这样的讨论。

我越来越觉得,普通人的一生,也许就是接受普通,做好自己能掌控的部分。
不必苛求阶级跨越,不必被焦虑裹挟。

好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你怎么看?在你看来,普通人的“出路”是什么?
用 AI 写歌能不能赚钱?

答案是可以,就算你什么五音不全、乐理知识都不懂(就像我一样),你也能在业余时间创造一份被动收入。
我:所有产品都值得用 AI 重新做一遍。
还是我:大多数用户根本不需要 AI 产品。

🤡
老外经过实战验证的 7 个 PLG 策略:

• 免费邀请 1 位同事使用(为协作付费埋点)
• 生成带品牌 logo 的分享链接
• 模板库设置"一键复制到工作区"按钮
• 根据使用进度触发里程碑邮件教学
• 完成应用内清单解锁小福利
• 带水印/品牌标识导出文件附带溯源引导
• 错误提示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不是模糊报错

这些策略能正确运用到产品当中去的话,你可能真的不需要一个增长团队。

你要做的就是用 PostHog 设置转化漏斗(每个步骤单独命名事件),然后定期复盘,两周无效的闭环立即砍掉。

最好的增长策略不是花钱买流量,而是把产品本身变成一个超级传播引擎。
金钱都流向不缺钱的人,
爱都流向不缺爱的人,
苦难都流向更能吃苦的人。

以及
外包的单流向了不会写代码的人……

这,就是社会现象。
强迫症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JerryZLiu/Dayflow
刚刷 HN 发现一款有意思的产品:Dayflow,它是一个能智能追踪你 Mac 电脑真实工作内容的应用,不只是简单记录打开了哪些软件。它通过分析屏幕内容,自动生成一天的语义化时间线。

✅ 完全本地运行,保护隐私
✅ 无需云端上传或注册账号
✅ MIT 开源许可,代码完全透明
✅ 可选接入Gemini API获得更精准分析

对于我们这些想要轻松掌握时间分配的创业者来说,简直是效率神器!强烈推荐一试!

项目地址在下方 👇
给小老外们亿点点震撼。
怎么说呢,流量确实屌,你甚至不需要任何粉丝基础就能出爆款。

这在 Twitter 你敢想?
Discord 的本地化运营这块,真值得大家学习!
龟速车终于要被惩治了。
做搜索引擎确实挣钱啊,Bing 来到中国就入乡随俗了。

百度:你听说过我的故事?
这张 slide 价值百万美金!
等等,是我的语文学得不好吗?

微信更新了个啥?允许单独设置群头像很难吗?
视频平台 Vimeo 刚刚被 Bending Spoons 以 13.8 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

提到 Bending Spoons 这个名字我是不陌生,这就是收购了 Evernote 和 WeTransfer 的那家号称欧洲最大的移动 app 开发公司。

感觉可以预见 Vimeo 的结局了……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 iPhone 跟 WordPress 一样,更新迭代越来越没有新意了吗?
做任何合法能维持生活开支的活,存下每一分钱,慢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创业也不必始于辞职信,如果你有一份朝九晚六的工作,先从业余开始你的创业想法,等到这个想法真的为你带来了足够的现金流时,再考虑 all in 也不迟。
下午刚跟一个迷茫的独立开发者聊天,这已经是今年聊的第四个案例了。

他们无一例外盲目辞了工作投入独立开发,靠着不多的积蓄维持日常生活,而费尽心思做出来的产品又不像想象中那样赚钱,因此过得非常挣扎。

如果你一无所有,就先不要谈梦想和热情,你需要的是现金流,而不是故事。

在我看过的很多励志电影里,那些后来成功了的主人公都是在清理厕所、擦地板、搬运垃圾这些脏活累活的背景里起家的,因为这些活可以立即带来收入。有钱人愿意出钱请人干这些活,他们不在乎你的品牌故事,他们只要干净的结果。

很多人觉得干外包“低人一等”,但当你囊中羞涩,你没有挑剔的资格。
想问问已经 eSIM only 的推友,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

之前玩过 5ber 的卡,后来跑路了绑定的 eSIM 直接信号都没了 🤡
市面上的这些 vibe coding 工具,都给了你一种"我能用最低限度的技术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的错觉,而经过这几个月的尝试,我发现它们并不行,就是不行。我现在让 AI 做得最多的就是网页外观的修改,因为我擅长前端和设计,我知道 AI 输出的内容好还是不好,AI 只是在辅助我加快这件事。

严苛一点来说,vibe coding 只是创投圈搞出来的一个巨大的"骗局",或许真有一天我们能看到 AI 帮我们完整地完成一个商业闭环,但至少在今天,不行。
我本来就是一个爱好者转向从业者,如果我什么都学不到,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就好比写作,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考和积累,如果你让 AI 来帮你写,你会发现你花在修改和调整上的时间未必比自己写要少。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喜欢 vibe coding 这个词,构建产品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你不能总想着 vibe 一下就完事了。

你想要靠 vibe 一下做出来的产品成为你接下来的事业,大概率是个伪命题:你在偷懒,而大家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