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德发生的发烧地方
thorndikecat.bsky.social
阿萨德发生的发烧地方
@thorndikecat.bsky.social
0 followers 1 following 14 posts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个人发展的三个最终方向
《齐马蓝》《悉达多》《美丽新世界》
揭开互联网虚伪面纱
《权利与进步》《动物化的后现代》
回归本真
宗教
方向,要么《齐马蓝》回到原点,要么《悉达多》找到你自己,当然,第三个选择是,《美丽新世界》。
论证一下就知道,大陆互联网的抖音与blbl,外网的推特和谷歌,这些像什么,像艺术品一样,精心雕刻,我们好像获取了信息,但我们却忘记了一句重要的道理——获取什么信息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媒介获取信息——如今,我们被媒介层层包裹,有谁离得开互联网,完全没有了,除非隐居,否则会发现,这个世界已经非常炸裂。
我们看到的信息,我们接触的媒介,我们互联网遇到的人,真的随机吗?算法真的客观吗?有没有可能,整个互联网就是《权利与进步》核心内容所写的,进步属于有权者,而非惠普大众。
以及,问一下自己,如今我们身处何处?
我发现,在中国,是统一,在美国,是多元化,但是美国发明的互联网,有端倪。
我愈发认为,这个互联网,它似乎把所有人都归同一类,就像东浩纪的“数据库理论”一样,如果二次元人物是数据库理论内部信息的提取与组装,那么互联网的所有人,则是一个更大的数据库,所有人的认知都被精心筛选、控制以及看上去的自愿获取,实际上信息是极具诱导性质的,而文学寒冬,加剧了这一现象。我们会说互联网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好像重重枷锁,就像后现代,如今的互联网,我们有护照、国籍、公民身份、税号、公司号、银行户口以及信用额度等等,这些看上去是富人的生活元素,实则是统治阶级的精心设计,而穷人走向富人,然后在选择向前走,那么就会只有俩个
大陆等于《英雄联盟双城之战》
甚至是高于
而且比动漫还要来得残酷与可恶
典型的虚拟映入现实又高于现实
关于原生家庭的反思1

我才发现,原来,电视剧或动漫上的那种强有力的又幸福的家庭,是真实存在的,就那种氛围,以及家人中每个人的气质,以及物质上的超级丰富,难免让我反思,额,我到底活成了什么鬼样。
香港人给我带来的惊喜1

有一个有趣的经历是,我在香港办事的时候,遇到一个姐姐,她人非常好,给我处理文件的时候,做事非常认真,工作状态下她也非常有活力,就好像,她很热爱她的工作一样,而且在与我交谈的时候透露出的气质,也非常热情,这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因为在长期以来,我会把工作当作是幸苦的,劳累的,能不干就不干的,可这位香港姐姐给我带来的工作表现,就在我眼前,如此有活力,如此有激情,以及互相尊重带来的不卑不亢和平起平坐,我终于是明白了,或许,我该反思反思我工作的意义了。
所有问题不在于情人世故,而是什么导致了情人世故。
曾经我也思考过,发现这个是正确的,因为很多人他们其实很辛苦,但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也就导致了内在情绪变得异常,最可怕的是,大家容忍了长时间工作和低工资的现象,也无力改变,最终,这些负面情绪可以就会到所谓的人情世故里面去,高位,低位,面子,可能与这些有关。如果大家努力与回报成正比,那情况是否会好转呢?
吐槽内地人 1
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又把懒散当做松弛。在香港跟其他人一起工作,大家会慢,但这是出于专业的谨慎,而不是懒,加上专业态度,更好信任香港人。可在内地,大陆人则是一种地位上的割裂感,对方即使是不专业的,也给人一种我说错话的感觉,不是就事论事方面出问题,而是态度,地位,还有...面子。而且遇到困难居然是畏惧的,遇到麻烦居然是退缩和推卸责任的...
他们看上去非常焦虑,可又再学习欧洲人的松弛感,很奇怪,不能理解。
在日本购物的时候,店员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专业态度,而内地人反而是专业但又有人情世故的加持,不能理解
非常不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