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cynthiayang.bsky.social
@cynthiayang.bsky.social
【?/365】
114.4.27 潮濕的大霧就要散去

可以感覺到,
自己緊繃到一定的程度後,
突然有種洩氣的感覺。

每天都需要好長的獨處來喘息,
事情還是很多,一件事完成後,
需要找很多讓自己能cheer up的
跟過往的生命有深刻連結文字影像
讓自己沈浸其中,
去感受連結。

昨天在聽2022和Y錄的podcast,
甚至聽了兩遍。
有點被穿越時空的自己給療癒了。

聽到自己的聲音,Y的回覆,
有種真的在同一時空對話的感覺。
這種對話在現在有點奢侈,
可是也很珍貴。

聽到自己說,
痛苦的事還是想去做,
放棄比痛苦本身更痛苦;
這也是此刻的狀態,
對自己急躁且生氣。

又聽到自己說:
April 27, 2025 at 2:15 PM
【?/365】114.3.31 決定在哪生活

機構訪視,去了台中。

上週聚會時被提醒,
直接傳訊關心,
一個祝福清單中的家人。

於是傳訊給GT,
約了訪視完見面吃飯,
再回去上晚上的課。

其實不太確定這個約,
能祝福什麼。

看見她很多生命視野的突破,
也興奮那些新嘗試和行動,
是更靠近內心的。

結果對話也很幫助我,去重新回顧,自己怎麼走到現在這裡的。

覺得是內心有某些很渴望的、
和放不下的,
經過嘗試和行動後,
交織成現在生活的模樣。

過一種離家近、同時又保有
一些移動空間的工作模式。
試圖在照顧自己和家人間,
達到平衡。

完全非預期,
每次都被陪伴搭乘的行動給祝福。
March 31, 2025 at 8:50 AM
【?/365】非預期的美好

三月到五月,有非常多
工作需求而有的,
很多非預期的移動行程。

新竹兩次、台中一次、台北兩次。

上週去新竹,
早上的閱讀是勇氣旅程中的
“做就對了”的練習。
原本還想,連續兩天從早8到晚9的行程,已經很挑戰體能極限了。

沒想到後來一連串
因為叫不到車的插曲。
直接達成第一次騎車到太保、
而且趕不上車的兩個初體驗。

沒趕上其實沒事,總會有辦法。

另一個非預期,
是Mu帶我去買了一百種味道。
而且一次兩種口味。

讓我心滿意足的回嘉。

最感人的是,
怕我社交能量耗盡的事前安排,
讓交通路程變得很自在。

謝謝工作,
讓我能訪友探店和獨旅,
一起滿足。
March 31, 2025 at 8:31 AM
【?/365】114.02.05 旅行的意義

久違的獨旅,想刻意放慢步調。
在開學前放空一下。
(但還是帶了筆電)

真的很久違,
不是研討會、沒有任何social,
不用顧慮旅伴們想看什麼
拍什麼買什麼,
上一次是10年前的紐約了。

這次想去觀光客絕對不去的點。
想以校園、美術館和博物館為主。
所以,每天的行程、交通路線,
都前一晚再查即可。

也沒有必吃的拉麵或和牛,
必逛的藥妝店。
(有可能完全沒有購物行程

搭機捷前往桃機的路上,
看着每個人都帶著30吋的大行李,
只有我帶20吋登機箱+1個後背包。

嗯,極簡的感覺真好。

ps.最後證明獨旅的我才是購物力最強的
March 9, 2025 at 9:52 AM
【55/365】最好的時光

參加完學生的火鍋聚會,
陷入回憶的漩渦。

不用手機撥放音樂,
也不用刻意用影像記下什麼。

在操場彈吉他唱歌,
在司令台畫畫、玩遊戲

還不懂得追求酒的品質,
只要放鬆就好,
或很常是胡亂喝一通。

永遠是生命中最難以忘懷的,
隨時可以在腦中想起的畫面。

是最好的時光。
December 18, 2024 at 4:53 PM
【46/365】時間的單位

數不清幾天沒有記錄了。

上週末去南莊。

忍不住細數和盤點
一起到過的城市、島嶼和風景,
還有認識的年份,
剛好今年是第18年。

平時的生活狀態
和一起旅行的狀態
非常斷裂。

這幾天騎車上班的途中,
都在腦中回味旅行的片段。

謝謝朋友成為我的精神時光屋,
像清晨精神晃惚時的景色,
有點矇矓,但知道有光。
December 11, 2024 at 12:51 PM
【37/365】前進

有時候會陷入很無措
或非常挫敗的情緒裡。
像是看見他人的前進時,
覺得自己人生沒什麼斬獲。

其實每次跟朋友見面,
都會有這樣的波瀾。

可是這個情緒已經能夠更快結束,
也不用強迫自己去盤點、
複習一些畫面 來安頓情緒了。

時間繼續往前走,
我也留下了很多珍貴且重要的東西,
我也經歷了很多他人沒有的體驗。

提醒自己,
善用現有的資源去給和祝福,
會有我的時刻的。

ps.在火車上打下這些字的同時,有種我也有在前進的體感,我應該專注窗外的風景而非報站
December 2, 2024 at 12:41 AM
【34/365】完整

上週還覺得自己在關係上
已經很暢行無阻了,
關於愛人的功課練得差不多了;
這週就發生了讓我覺得
非常難過和愛不下去的時刻。

遇見人性不那麼美好的一面,
覺得可愛的人、
有不可愛的地方。

可是痛苦感沒有持續很久。
英雄旅程的試煉,
就是bliss也包含受苦,
去愛不可愛的人,
才是像耶穌(的1/100?)

校園是我的召喚,
也是修羅場。

去愛可愛的人,
之於我是很容易的。
而愛不可愛的人,
永遠有很多要練習的。

ps.非常想念朋友、想念美好的人
November 29, 2024 at 11:17 AM
【27/365】引以為傲

今天當碩班計畫審查口委,
另一個委員是來自大學母校
其他系所的老師。

結束口考寒暄時,
忍不住揭露自己的校友身份,
和一些一如既往的懷舊話題。
告訴老師說,
我畢業很久了,
那時的系主任現在已高升為副校長。

老師回說:
遇到校友很開心,下次回來要找我
oo老師應該很引以為傲吧!
學生現在在這裡任教。

聽到當下內心有點振動,
覺得有點冒牌者症候群,
不夠格讓老師引以為傲吧。

但又覺得有感動,
原來我往前走那麼多了嗎?

結束接著跟指導的國科會計畫
大學生meeting ,
學生捷報推上很棒的研究所了。

內心真的有種感動和驕傲,

原來這就是老師的心情。
November 22, 2024 at 3:46 PM
【26/362】交換

不小心太久沒記錄,
工作中的雜務太多,是其一,
沒有動力心力是其二。

上週去新竹時,
Y說我的狀態
感覺像睡醒手沒有力氣握住的狀態,
也是無時無刻在擔心的狀態。

兩個都太精確。

最近一直感覺睡不夠、起不來。
但剛才突然被提醒,
工作忙碌是值得感謝的。

謝謝工作各種曾出不窮的
小狀況與新任務,
讓我得以忙碌並且有穩定生活和心裡的架構。

上週從新竹回來後,
很常想念朋友,
想起很多從前生活的細節。

真的很感謝
有那麼溫暖和支持的存在,
即便生活已差異很大,
感受還是很深刻踏實的。
November 21, 2024 at 11:30 AM
【18/365】訪友

久違的平日出差,
到新竹工作,
(其實10月中也去一趟台北、也見了朋友)。

訪友的感覺很微妙,
有種好像彼此前進了許多,
又好像什麼都沒變的感覺。

工作結束後,
Mu帶我去了在橫山的咖啡店,
是很放鬆和舒服的氛圍的店;
結束後又載我驅車前往市區,
和Y會合。

此刻手上拿著Mu給的客家麻薯,
心滿意足的等回嘉的車。
有時空錯置的感覺。

Mu說我在台上和台下,
完全是不同的人,我也覺得。
November 13, 2024 at 9:57 AM
【15/365】AI入侵生活

昨天使用Recraft(AI生圖軟體),
指令給:
「基於你對我的了解,畫出我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結果得到了下圖,
太驚人了。

如果是對個案生活的概念化,
描繪顯著特徵等,
可以說是非常精準了。
連對外在表徵的描繪都很到位,
實在是無所遁形了。

諮商師要強化和訓練的,
是更深入和情感面的東西。

ps.不過情景這麼異國風情是從哪些資訊推論的?我查的機票飯店嗎?
November 10, 2024 at 10:18 AM
【13/365】掌控感的練習

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近期很流形,鼓勵大家放下手機或科技裝置,暫時和3C產品保持距離,投入更多實體的生態或人際互動,讓壓力和情緒得到緩解。

在思考數位排毒時,我連想到有陣子也很流形的「斷食(Fasting)」。鼓勵大家每隔一段時間讓自己禁食,身體功能會運作的更順暢、精神思緒更專注、彷彿重新開機。

心理狀態也有點這個影子,找到喜歡且享受其中的事務或關係是非常珍貴,也對情緒很加分的事。

投入喜歡的事物或關係,讓人感覺非常滿足,甚至進入心流狀態。

然而,不知不覺形成依賴後,喜歡的事務反而帶來焦慮,覺得不夠的匱乏感和戒斷的不適感、隨之而來。
November 8, 2024 at 9:57 AM
【12/365】訊息

發現自己在這裡的書寫,
可以用第一人稱。

這是很難得的,
不為推廣什麼或交帶什麼而寫,
純粹說給自己聽。

有些人只有自己在家時是不作菜的,
自己吃而且,可以隨便一點。
我反而相反,
自己吃的晚餐、有時候更講究,
至少營養或味道要有點豐富,
那是一天中最平靜放鬆的moment
吃完得覺得心滿意足。
但進食的時間是混亂的,
忙到一個段落才會吃東西。

書寫也是,
只寫給自己可能會有一餐沒一餐的,
但只要有寫,
得認真看待。

圖片來源是網路,
很明顯亂選亂放,
比起圖、我更在意文字。
November 7, 2024 at 10:23 AM
【9/365】毅力比想像中少

一直自詡毅力十足的我,
曾經一整年住宿沒開冷氣,
每天吃一樣的餐廳,
練習什麼事幾乎都可以堅持。

但現在好像比較放鬆了,
知道生命中的不確定太多,
對於變動的允許和接納,
從開始接案到現在,
一直在練習。
曾經我也對於變動的發生會巨烈搖晃有永恆不變的執念的。

還是會對變動感到蠻不舒服的,
但這次寫365有感,
毅力和執念下降,
先活在當下吧。
November 5, 2024 at 12:15 AM
【8/365】禱告會提醒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出外旅行,就叫來自己的奴僕們,把他所擁有的交託給他們。 他按照每個人自己的能力,一個給了五千兩銀子,一個給了兩千兩,一個給了一千兩,然後就出外旅行。 那領了五千的,立刻用這些錢去做生意,另外賺了五千。 那領了兩千的,也照樣另賺了兩千。 可是那領了一千的,卻出去挖地,把他主人的銀子藏起來。」

「真正在等候的,會相信天父是美善的,拿現有的立刻出去、做在小子身上;愚拙的不相信天父給自己的是恩典,一直覺得不公平,是裝成有在等候的樣子。」

提醒自己:給出去,用恩典衝擊自己的軟弱、焦慮和無力感。不要聚焦在那個軟弱的感覺。
November 3, 2024 at 9:52 AM
【7/365】補記

本來想用點力氣寫長文,
但更回到當下就是
想放空。

不確定是無暇去檢視或覺察自己,
還是沒有動力去做,因為也耗能。

只想靜靜地讓所有感受流過,
有些沒有留下的、也就不重要了。

ps.果然沒通勤的日子幾乎無法書寫,生活中留給自己的、被擠壓到只剩一點空隙

pps.圖是上週一學生請的巧克力塔,連上四節課後得到、非常溫暖
November 3, 2024 at 1:00 AM
【6/365】通勤反思

開始書寫後,
通勤的路程變得不太一樣。
更珍惜能搭大眾運輸、
不用自己騎車或在車程社交的時刻,
把握車程進行書寫。

先前一上大眾運輸習慣立刻戴上耳機聽podcast,
這麼珍貴的放空時間,
想選擇自己想接收的聲音與資訊,
隔絕外界的雜訊。

開始書寫後,
即便沒戴上耳機,
也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不受外界干擾。

原來我的隔絕能力、
為自己保留空間畫出界線的能力
還存在!

照片是今天上午咖啡店被恩典請客的起司蛋糕,
最近很多恩典餵食,再慢慢回顧。
November 1, 2024 at 12:02 PM
【5/365】安靜

累了一天的颱風假,
並沒有比平常清閒。

睡前吹頭髮的時候,
心裡浮現這首詩歌。

「藏我在、翅膀蔭下,
我靈安息,在祢大能手中。
當大海翻騰波濤洶湧,
我與祢展翅暴風上空。
當大海翻騰波濤洶湧,
我要安靜 知祢是神」

即使內心仍有焦慮恐懼,
謝謝天父賜我安靜。
打這段文字的同時,
提醒自己我是有所倚靠的。
October 31, 2024 at 2:07 PM
【4/365】颱風

今年的颱風有點太猖狂了,
7月一次、10月初一次,
現在還沒11月又再來一次。

責任制的工作就是,
無論有沒有放假都得努力完成任務。
只是工作地點不同而已。
所以對於放假並沒有太多實感。
只覺得這幾天的溫度很騷動。

還沒六點天色就暗了,
每天往返騎車25k的日子,
每天出門10~12小時的日子,
不知不覺就已經非常習慣了。

圖片是網路找到的,
覺得很適合描繪助人工作者
或各種扮演照顧角色的人,
天氣變化,更有感(?)
October 30, 2024 at 11:42 AM
【3/365】本質

剛才打的東西全部不見了,
可能情緒與剛才已不同。

最近因為幫學生看面試和寫推薦信,
突然很有感:
那種最原始的本質與純粹性,
才是最珍貴的。
想要的是一張白紙,
還未上色與未被揉捏前的那種質地;
當然越過色彩和揉捏的紋理,
隱微透露出的質地仍然純粹,
是更加分的。

突然想起諮商師說的:
如果他本身是山泉水,
帶有些許雜質和氣味,可以嗎?

所以這個期待很可能只是我個人對純粹的偏執。

因為和學生討論思緒被帶回兩年前,
其實每次回國科會開會也都很有感,
如果現在在台北工作,
生活會是什麼模樣呢?
October 29, 2024 at 1:44 PM
【2/365】想像力

今天起床,在思考的事情是
「想像力」真的是個重要的能力,
與人如何能脫困有關。

昨晚跟爸媽吃飯時聊到,

對於未經驗過的事物,
未扮演過的角色
如果沒辦法回到對人的基本關懷,
沒辦法有所想像,
是很難成為助人者的。

生命中多數的經驗(特別是受困經驗)
我們都不見得(或不希望)
自己經驗過不是嗎?
但這不影響對其情緒感受的想像,
和因想像而產生的共感與理解。

有些人對他人的痛苦是難以想像,
或缺乏興趣、耐心去想像的;
有些人對未知可能隱含的積極面,
也很難想像。

兩者都會帶來困擾。
後者可經過練習而習得,
前者需要特質和天份。

也當作我的自我提醒。
October 28, 2024 at 1:55 AM
【1/365】2024.10.27

另闢一個新地方,記下自己的喃喃自語,和瑣碎的行程或心情,也為忙碌的日子留下一些影像記錄。回顧時應該會覺得有趣(?)

好長一段時間只記聽到的故事了,總覺得鏡頭對着外界還是比zoom in 自己更舒服一些,
他人的故事可以描繪地更深刻更好,
對自己,是失去耐性的。

試著再回到自己身上,
看看這個書寫會帶我抵達哪裡。

ps.校園入秋後還是有些景色蠻美的
October 27, 2024 at 3:0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