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laozi.bsky.social
老子
@laozi.bsky.social
莫尔茨在白宫和特朗普共同面对记者、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上都提到“德国欠美国人民很多”这个论调。
这是当代德国的政治正确论调基础之一。这个论调的历史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国将德国人民从纳粹统治下解放;第二、战后美国为德国的经济建设和复苏提供大量援助;第三、美国为东西德的统一开了绿灯;第四、美国为德国提供在北约框架下的国防支持。
这几条理由都站不住脚。不知道德国的政治正确是否有“德国欠苏联(俄罗斯)人民很多”这个论调。被洗脑后的民意上来看基本是没有。
June 7, 2025 at 7:25 PM
前几年暑假,我自费学习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在线课程,获得了一份资质证书。这当然和全日制学位不能同日而语,课程都是录播,作业和讨论都是线上,也没有闭卷考试。但我觉得这个在线课程的质量,比十之八九英国大学商学院的硕士班高得多。
哈佛大学对我来说算不上母校,顶多是个姨校(Alma matertera)。
最近哈佛大学有难,我考虑再自费学习一套他们的在线课程,支持姨校。
May 29, 2025 at 5:46 PM
如何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结合内外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有几个因素: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注重社会伦理、注重教育和修养,还有比较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第二是毛泽东思想。首先是为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夯实经济运行制度框架和道德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长远来看毛时代的影响是跨世纪的,毛泽东思想融入到中国人的儒释道的精神世界,是中国人哲学的定海神针。
第三是过去五十年美国的军事霸权,经济霸权和文化渗透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事实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通商宽农”。即便美帝国主义不是有意为之,但资本的本质勾连了中美两大经济体。
May 18, 2025 at 8:46 AM
中国的育龄女性好像有种“受害者附身”的能力。
我觉得这个和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有关。特别是历史教育,近代史教育灌输受害者心态,加上中小学女老师过多,男老师雌性化,非理性的不在少数,导致现阶段中国育龄女性有“受害者附身”心态。
我的意思是,各有各的难处。本来阴阳调和,不要单方面地尥蹶子。
话说到这儿了,还有一个贻害无穷的是英语教育。对男学生的坏处以后再谈;对女学生来说,就是把欧美,特别是美国,片面理想化了。很多三十多岁本应该懂事的中国育龄女性对西方的想象是非常幼稚的。当然这不是单单这个群体的问题,我看很多五、六十年代生人在美国生活几十年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英语教育的问题不容忽视。
April 26, 2025 at 8:34 PM
我已经因为“高危殉职者多为男性”的论据被拉黑删除很多次了。
这也是非理性的。
April 26, 2025 at 8:22 PM
之前我说,理性和逻辑是机械的,而看似非理性的现象可能代表了更普遍的规律。
关于“非理性”,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大概当代中国女性的生育意愿低可以作一个非理性决策的表象。
大多数表达低生育意愿的女性以“身体不适”和“育儿繁重”为理由,这有一定道理。女性的确在人类繁衍上承担了最直接的责任。但繁衍并不代表生活,许多生存必须或者发展必须的高危职业,比如矿工、消防员、猎人、建筑工… 绝大多数是男性,一些统计显示因工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十倍。假设工作整体上是为了发展,大概不太错,那么男性的生存风险和女性的生育风险大概可以等量齐观。
当下的中国社会的育龄女性的非理性会导致怎样的发展,还需要研究和思考。
April 26, 2025 at 8:08 PM
教师、法官、医生... 这些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行性、合理性高于其他。
大约几个月前,我觉得这些行业的最可被替代性源于威权体制寻找替罪羊的动机。
进一步的,社会对这些行业的“期待正义”更高。这几个行业代表的是人的包括健康在内的伦理诉求、知识和智慧诉求和社会结构中的平安诉求——恰恰是正义的几个方面。
那么人工智能的本质,从一个角度来看,是从轴心时代以来,人类对正义追求的失败——因为无法在人类社会内生正义,而必须将正义异构于人类社会。
April 26, 2025 at 7:51 PM
目前鸿蒙5.0的微信不能登陆海外的WeChat账号。
April 26, 2025 at 7:45 PM
给小赵写了信,伊还没有回。我们还要好的时候,我把伊的相片印在铜板纸上,夹在皮夹里。相片的背面写了我的联系方式。现在伊单方面断联,我早就把相片翻了身,仍夹在那里,伊的脸朝下。
April 26, 2025 at 7:40 PM
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一对俄罗斯师生聊着聊着开始用俄语交流,zoom上的德法英中同事没办法,善意提醒好像也有点不礼貌。
这种俄国和欧美之间间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一直很好奇。有的观点认为这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
从人种和历史来说,俄罗斯本应该非常容易融入西方社会。就个案来说也的确如此,诸多俄罗斯人在西欧和美国置业。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西化,至少表面上来看,甚至不如日韩和中东。
这不是一个负面评价。
April 26, 2025 at 5:43 AM
一件商品,比如吹风机,在中国的电商平台售价139元,一模一样的产品在美国亚马逊售价是59.9美元,是中国售价的三倍多。
这多出来的两倍,十之八九是美国进口商的营收。
贸易战怎么打?
April 22, 2025 at 7:42 AM
今年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上涨5.4%。第二季度的增幅会更大。
像章家敦这样的人进入川普智库,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简直对川普内阁政策制定是灾难性的。此人“预言”中国崩溃大约始自2001年,如今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小子还能进白宫宣扬中国崩溃,脸皮真是够厚的。
中国经济发展本身至今没有完全理性的解释。县际竞争、华侨投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都不够全面,不够有创造性,也不够深刻。
习近平的一个说法最朴实,最全面,也最有力:“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向往不是简单的物质欲望的推进,它是由中国哲学塑造的民族精神决定的一种中国特色的发展和追求。
(1/2)
April 22, 2025 at 5:03 AM
I look at the rational narratives today, and it seems like what they are saying makes a lot of sense. Globaliza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beneficial; it is a feasible solution to lift people out of poverty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nd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1/n)
April 22, 2025 at 4:22 AM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异构正义”:人类创造出一个存在,它从某个时间点开始,独立于人类行为而独立存在,这不排除它以独立的方法观察和提炼这一时间点之后的人类经验,只是这之后的接触是独立、不受控、不可知的,它归纳了人类一切的哲学经验,可以替代人性中的非正义,给人类一个绝对正义的判决。
April 21, 2025 at 6:46 PM
就我小范围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当代中国适龄女性(大概是九〇后、〇五前)的生育意愿大概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之间。
我接触到的适龄女性中,大约九成旗帜鲜明地表示“不生”。理由大概归纳为:生孩子有危险(难产、疼、产后抑郁、产后恢复不佳等)、影响事业(职场不友好)、不知道怎么抚养、大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没有合适的配偶等。
另外大约一成含含糊糊,但也倾向于不生。
迄今为止,我的朋友圈子里只有一位公开表示愿意生孩子的女性朋友。我听了以后大为感动。
April 19, 2025 at 2:36 PM
长沙、西安的空气质量都不好。
这几次回国,除了空气质量和网络防火墙让我头疼,其他的都很愉快。
April 12, 2025 at 11:15 PM
也就是说,人类通过几千年的努力都无法达到的绝对正义,即便我们认为绝对正义是一个无限逼近的概念,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对它的逼近是反复螺旋的,而外化于人类的智慧,当它代替人做出正义的判决时,它成为了这个重要命题的思考主体。
April 12, 2025 at 4:15 AM
关于人工智能,有以下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1. 人造智慧体是否能在某些领域完全取代人?
2. 人类在和人造智慧体的接触中,是否会被训练到无法分辨人与非人智慧。
3. 借助人造智慧的正义,是否能比人类社会发展出的正义,更接近绝对正义?
4. 外化于人类的正义,是否还需要人类的反馈去不断演进?人类的反馈对外化于人类德正义是否增益的还是削弱的?
April 12, 2025 at 4:06 AM
特朗普快秃了。
April 11, 2025 at 2:13 PM
This is the most stupid show I’ve ever seen.
Listening to the two men talking was an intellectual downgrade.
April 11, 2025 at 1:44 PM
When Donald Trump steps down as POTUS, I recommend that the CCP appoint him as the Prince of Taiwan (湾亲王). The title should be hereditary. This new royal family would be free to pursue their “art of the deal” with the inhabitants on the island, many of whom already love Trump as their savior.
April 11, 2025 at 12:22 PM
Jeffrey Sachs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提到,现在的美国被比作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
April 10, 2025 at 1:40 PM
我推荐李连杰去施一公的西湖大学做讲席教授。
April 10, 2025 at 11:37 AM
我完全支持中国女人和外国男人婚配。当然这不是从人本主义出发,而是从历史和文明的变迁的角度说的。从好的方面想,中国女人把中国文化生物性地散布出去。不好的方面,文化总是有糟粕的,糟粕的东西好比给外国男人穿上一双小两号的皮鞋,三十六计中这是美人计、笑里藏刀的连环计。
至于中国男人,大都笨嘴拙舌却精明算计,外国女人不说中国话,内务交涉用洋文,中国男人很难占上风。阴阳失调,所以中国男人还是应该以我为榜样,矢志不渝地只和中国女人婚配为上策。
April 10, 2025 at 11:37 AM
你们看姚安娜的表演和浩存的作品,天壤之别吧?演员需要对时空细节、情绪小波都非常敏感,几乎是普朗克长度级的敏感。又需要一股拙钝劲儿。浩存兼而有之。
April 10, 2025 at 11:3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