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包
noixdetao.bsky.social
核桃包
@noixdetao.bsky.social
Being an explorer,碎碎念,拒绝搬运
感觉去迪卡侬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运动装备就不提了,两个月前还在买防晒用品,现在是买暖贴😹
November 11, 2025 at 6:08 AM
最近可能是吵架的季节吧/神经病在不断增加,纽约选举话题变成全是移民的错,就开始骂人,突然我就变成宗教和信仰的代言人大帽子扣上:If you love communism and Islam so much, why come to Europe and spread your communist-bastard ideas? 我说If you want to feel superior to others especially like Trump, then go to America and work for him like your favorite, Elon Musk(这人很崇拜)
November 7, 2025 at 10:01 AM
Reposted by 核桃包
友邻的情感沙龙大讨论,倒是让我想起今年早些时候,刚上学前班的大宝,突然没头没脑问了我一句:mummy, do I fill your cup? 妈妈,我是装满你杯子的人吗。

英文用cup形容一个人的内在,精力情感被掏空,就会说自己的杯子空了。那么fill your cup自然就是填满充盈你的内心。

我意识到她们学校可能在教这种情商相关的东西。也就是我可以开始就此教她,和充盈你的人交往,远离消耗你情绪能量的人 - 不管是朋友还是情人。

当然,父母的责任就是给她充盈的底气,能识别倒她杯子的人,并且对这类人说:滚。
a white coffee mug with a face on it
ALT: a white coffee mug with a face on it
media.tenor.com
November 6, 2025 at 4:01 AM
刷到大王的分享有些感慨,抛开其他因素不讨论,人接收过量的信息是会生病的,我是经常要踩刹车,自己做不到,很佩服每一位能在互联网上坚持这么久的人。有机会的话当然很愿意和眉毛她们做网友。即使作为没有联络的陌生人也希望她们生活愉快
October 30, 2025 at 3:50 PM
分享一些不成熟的日常思考,其实冲突是成长的一环吧,面对冲突的时候也是面对自我的时候。这几天这么多信息这么多讨论,除了恶意肯定都是有价值的。而且人突然面对恶意很难处理是真的,网络隔了一层算不算是有练习的机会。。。我在发散想面对什么情况是会激起我的防御心理,今天看到有一条说盗别人的图的,我就觉得丢掉个性,复制人是我害怕的。是不是面对AI发展带来的隐忧?当然可能大家玩社媒的想法或者期待本身不一样,出发点是分享日常大家开心一下,然后还能学到自己不懂的知识和看到不同的观点。但世界这么撕裂,每个人是不是在对自己在意的人或事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好好接住自己呀
October 29, 2025 at 9:05 AM
总结一下近期的闲聊:
*货币贬值,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式—没有,只有符合个人风险偏好的。能避免的陷阱就是求快和超常理的回报。
*那这超大的购买力贬值风险怎么办—不知道
*有没有投资和消费兼得的—没有,能满足一个属性就已经不错了。
什么是货币,在背后是信用,很多人对货币和信用的看法都有不一样。“眼高手低”是常态,从理论到实践,又要能从具体到抽象,终身学习📚
October 27, 2025 at 9:52 AM
感觉打开app就是算法在发癫🥲 人都很脆🫂🫂 信息又是过量的,最糟糕的就是顺应/助推人性弱点的销售技巧等等做法
October 27, 2025 at 9:00 AM
日常吐槽一则:本来是别人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很讨厌那种通过讲别人坏话或者讲别人的秘密来拉近和另外的人的社交距离的这种人,有时候忍不住当面就翻白眼了,不太符合社交礼仪就是了。。。这种和平时我们讲的有朴素正义感的看不惯一些行为或者评论/不认可这个人的为人处事方法上是有区别的,有点微妙,好绕口的一段话🤣
October 7, 2025 at 4:37 PM
“Every single day you live you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and you get to choose the difference that you make” Really powerful message that she left, highly recommended for the whole interview
Jane Goodall offers sage advice for the rest of us. #3E
October 7, 2025 at 8:42 AM
趁周末试做了一下秋天应季的点心,避免吃工业月饼,也可以当节日小食。懒人都是从准备最简化的角度出发,饼皮选了超市能买到的最小份,馅料选了南瓜配核桃仁(比起板栗等馅料工作量大减🤣,然后又做了几个加鸡油菌的,冰箱里有剩余的乳清干酪,就这样随意拼出了几种变化搭配,提前祝大家节日愉快🎑🎑
October 5, 2025 at 5:53 PM
🙏🙏 偶像级的人物,还学到了动物也有复杂的感情和社会等级关系等等,能从她的人生故事中获得很多力量
所有紀念Jane Goodall的帖文,我最喜歡Larry 在X上發的文和照片。她的研究成果是公認的,對公眾而言,她的紀錄片教育了全球幾代人(包括我,明珠台翡翠台以前一直有播B B C有關Jane 的紀錄片)了解到動物也有感情和智慧,和人類是共存的生物,改變了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日常和動物相處的觀念,推動了全球的環境和動物權益保護。
91歲,壽終正寢,她的一生非常偉大。
October 2, 2025 at 9:59 AM
这两年都在提全球的经济、政治都处于各自周期的底部,要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再说其他。但日常碰到的大脑生锈的“僵尸”太多了,不仅吓人还容易激起创伤反映😅😅😅
October 2, 2025 at 8:46 AM
在多角度思考和交谈中,能更好理解有时候一个人在不同元议题上不同的看法,看似劈叉。因为知识储备和能看见弱势方的处境不够。一个人在反战的领域能反思统治者而在女性视角,也就是性别平等的视角上很保守。我是认同“都不被看见的,谈不上是重复。”也是人在身处优势地位时反思很少,每个人都应该发声,所有人都是个性化的,都不是主流。还有一小点进步就是,这两年终于学会反驳对女性的道德审判。在日常交谈中,听到只针对女性一方的道德攻击(借孩子上位),我会直接说“那她身体很好啊”之类的话。说有野心,回“每个人都有野心,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说脆弱,回“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我也很脆弱,不接受恶意。”
September 30, 2025 at 8:38 AM
在阅读和旅行中会意识到自己对20世纪的了解还有很多课要补,也感受到很多时候学界的共识没有传递出来。像里根和撒切尔主导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开启欧美的新自由主义,学校是不会批判的看待的。市场而非政府才是实现公众利益(public good)的主导力量,继任者并未从根本上挑战这种对市场的信仰。各国80年代公共文化开始被个人主义和市场驱动强调逐利性,也使得人们倾向从经济角度看待大部分公共问题,公正、平等、公共生活中的伦理与价值观虽是更广泛的命题和大影响但却没有多少空间。
还是挺推荐walking tour的,预约&tips based,可以跟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人直接交流,也在互动中学到很多知识
September 29, 2025 at 4:04 PM
虽然今年过得很快,但读书笔记进度超缓慢😹 上野探讨了公民权与性别这一变量(公私领域的解体与重构)。这里面每一个小节的主题都很丰富。人权·公民权civil rights /市民权,民族国家与公民权的关系,兵役和公民特权,国民化的逻辑—纳入与排除,女性的国民化和兵役,公私领域的再构建,公领域的暴力与性别,私领域的暴力与性别,公民权与社会的公正分配等等。“民族主义者将国籍与爱国之情(patriotism)混为一谈,并借此强调其自然性,但这只是将一纸契约伪装成命运,只不过是一种怀旧(nostalgic)式的(即把不存在之物当作缅怀对象的)、落后的意识形态而已。”
September 29, 2025 at 3:16 PM
想起消费者的主观选择如何更负责这件事,能做一点是一点,能想起就不错。像买咖啡豆完全就可以选本地的店铺而不是星巴克。以前读书的时候讲的是可以选有公平贸易标签的产品。还可以了解各行业的知识,为负责任的生产商支付合理的利润。在国内相比商业大连锁,试过网购面包,有找到一家小店的抹茶碱水,完美符合个人口味,而且属于分享周围人也不爱吃。这是一个比较限定的事,至少比起支付大品牌的工业化产品,或者间接支付商业地产来说,个人可以选择支持小店,当然也支付配送费,受益于发达的物流服务。
September 23, 2025 at 9:41 AM
没错,真理😋
给我女儿讲电影的时候,顺便讲了下每个人都会有阴暗面,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它并不等于坏,有时反而会保护你。比如提醒你什么时候该说“不”,什么时候坚持自己。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它,而是学会和它相处。

女儿:我身上有60%是bright side ,30%是dark side,还有10%是吃东西。
September 22, 2025 at 7:34 AM
说到这个话题,如果深入挖掘一下,我就想起全世界受“强者为尊”的思想毒害很久了,谁能说自己没有遭受过这种暴力😮‍💨 多多少少都是带着创伤生活。实际上不同国家地区可以说是在公领域和私领域的程度不一样,然后每一个小环境都可以细分……平等和社会排序/阶层这件事不兼容,似乎说起来大家都明白,实际人际交往中能做到的少之又少,甚至被排挤的多是真诚的人。大部分人虽然脑袋里的理念打结,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就明白了,但期待没有系统性学习过的人主动举一反三来反思不太现实的。我会主动远离那种精通“说一套,又做一套”的阴阳人😓
现在好像是这一种奇葩越来越多了,对弱势方在心里没当人看 🫠“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重拳出击”
September 21, 2025 at 6:19 AM
没有计划地走了大半天,大自然真好,红蜻蜓和蓝蜻蜓,周末愉快!
September 20, 2025 at 6:23 PM
碎碎念/某平台骗子真不少,最近整天收到诈骗信息😓
September 19, 2025 at 2:29 PM
Reposted by 核桃包
1/THREAD: @AP has published our investigation into how US tech firms enabled China’s digital police state. We obtained multiple, massive leaks of internal and classified Chinese government and corporate documents running into the tens of thousands:
apnews.com/article/chin...
Silicon Valley enabled brutal mass detention and surveillance in China, internal documents show
U.S. technology firms such as IBM, Dell and Cisco largely designed and built China’s surveillance state, an AP investigation finds. The tech companies deny wrongdoing.
apnews.com
September 17, 2025 at 9:39 AM
Reposted by 核桃包
A blockbuster AP investigation from @dakekang.bsky.social and @yaelwrites.com finds that US tech companies designed and built China’s repressive surveillance state trapp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ordinary Chinese citizens in a digital cage. apnews.com/article/chin...
US tech companies enabled the surveillance and detention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in China
U.S. technology firms such as IBM, Dell and Cisco largely designed and built China’s surveillance state, an AP investigation finds. The tech companies deny wrongdoing.
apnews.com
September 9, 2025 at 1:57 PM
想到一个旅行碎片就写一个:本次暑假出行有在Airbnb订了一个农场,优点是很贴近大自然而且农场主愿意专门抽时间给每个人介绍他们的活动,缺点是他们请专业摄影师把房间拍得太好了,实际上是老式,比较不好用的房间😂 然后有大的公用厨房,也顺便和别的住客交流了一下,有一对情侣就和我们吐槽了农场主的介绍,意思是嫌无聊。反过来我们是挺喜欢他的介绍的,因为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农场的历史还可以练一下语言。农场主介绍的时候其中有个小细节,他们每年有和本地的小学合作给小朋友们介绍历史农具,还收集了很多古罗马时期的石磨,也有自己动手做的。小男孩们一看到/一上手这些农具就会咣咣咣砸来搞破坏,小女孩们就能明白如何使用😹
September 14, 2025 at 4:41 PM
把举起的手放下
“9·11”事件揭开了21世纪帷幕,也有人说,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世界上存在着许多“9·11”,那都是被非法暴力肆意践踏的记忆。在已经被人们忘却的“9·11”中,为何只有这个“9·11”值得被特别铭记呢?
有人说,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公民战争的时代。没有前线战场的战争、没有宣战通告的战争、看不见的敌人,日常生活在一瞬间会变成战场。
和平的工具变成了凶器,它们在无来由的恶意和憎恶的作用下,与压倒性、不合情理的暴力相遇了。这个“9·11”之所以特别,因为它的目标是美国。接着这个国家对看不见的敌人动用了最富有
上野千鹤子《为了活下去的思想》前言的摘抄
September 11, 2025 at 7:2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