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banner
shadowking111.bsky.social
Shadow
@shadowking111.bsky.social
Reposted by Shadow
luigi mangione murdered a healthcare executive and opposed "wokeism." i don't know why people insist that killers need some coherent ideology. most people don't even have coherent wardrobes, let alone a coherent worldview.
September 12, 2025 at 8:55 PM
Reposted by Shadow
哲学从未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只要你愿意理性讨论、逻辑推理、反思自己的立场和他人的意见,你就在从事哲学活动。批判性思维、本质性追问、价值判断,这些都是哲学的体现。

哲学深藏于科学之中——科学方法本身就源于哲学;
哲学融入宗教之中——神学体系就是对信仰的哲学化理解;
哲学更渗透于人的生活——因为人是一种不断追问“应该怎样活”的存在。

你也许没有系统地“学过哲学”,但你已经在用哲学生活。你所缺的不是哲学,而是对哲学的自觉。

这正是我在中文世界里推广哲学的初心所在——不是因为哲学高深,而是因为它太被忽视、太被误解、也太被需要了。
July 20, 2025 at 3:20 PM
圣经、奥义书等古代经典并不反对特定的罪恶制度,例如奴隶制、种姓制。此言恐怕不仅受到保守派教徒攻击,也必然承受进步派宗教徒训斥。
我的理由非常简单:废除制度,是制度问题≠对制度内的强势方道德批评。
废除某种制度,不可等同为仅声称强势方应善待弱势方。经典关心的是在不批评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伦理规训来缓解制度内压迫,而非颠覆制度。摧毁制度则应该是:即使制度中强者善待弱者,该制度仍可能不正当。
另外,根据归谬法也不难得证:
圣经声称丈夫应善待老婆,的确是空前的美德。但是,这不代表婚姻要被废除。倘若圣经反对主人压迫奴隶是反对奴隶制,也代表圣经反对婚姻制。这一问题还可以延伸到君主制、政教合一等等...
July 17, 2025 at 5:19 PM
传统的自由意志说、恶为衬托爱、大棋论。诞生出无数恶果。自由意志说是一种冷漠、不知人间冷暖的妄想。上帝作恶成善更为荒谬,想想叫嚣核平台湾、核平中国的简中群体。大棋论更不必多言,两大群体正在实践中。
当然,以上三种我还可以接受。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徐思远模式:你们倒霉就是因为做了恶!
2/苦难是非常严肃的问题。现代人特别是政治爱好者,因为喜欢问责政府,往往把天灾人祸缩略为天人责任1:9甚至0:10。尤其是东大政治爱好者,因不满执政党的甩锅,更具备此类倾向,甚至将这视作政治美德。以致无妄之灾,这一无数人类所承受的事实被忽视。然而,我们只需要将宏大的政治视角拉回身边小事,就可以知道这有多么荒谬。
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基督徒认为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是善,对此视而不见为恶。可问题是,并非每个老奶奶都有人扶,而上帝明知有此事,祂为什么对此熟视无睹?更不必说世上有惨绝人寰的苦难,古代一场暴雨就能杀死无数村民,并因此导致的饥荒饿死成千上万人。这些与自由意志有何关联?这真的是人祸么?
July 15, 2025 at 8:43 PM
将“神义论”(苦难BUG)当作一个问题。
1/基督教甚至整个亚伯拉罕宗教,有着根本性漏洞--伊壁鸠鲁学派拷问的神义论:A上帝全能 B上帝全善 C世上有苦难。ABC都是一神教徒的基本认知,然而他们如何能同时成立?上帝全能全善,他便不允许有苦难。上帝若全善,则其不全能,对苦难无能为力。上帝若全能,则其视而不见,乃是不善。需要注意,在基督教神学中,所有的苦难归撒旦负责,所以可被同化为“罪恶问题”。即无妄之灾是撒旦的自由意志堕落所致。然而无论是苦难还是罪恶,都不可避免指向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上帝不阻止它?
July 15, 2025 at 8:19 PM
Reposted by Shadow
「聖經地帶」通常指美國南部及部分中西部,以福音派基督教為主。

2019年據FBI統計,南部地區雖只佔全美人口的 38.3%,但承擔了全國 48.7% 的謀殺案和 37.3% 的強姦案。

學術分析(2000–2012 )指出,高風險強姦群集主要出現在德州、佛州、路易斯安那等傳統「聖經地帶」。

ucr.fbi.gov/crime-in-the...
ucr.fbi.gov
July 9, 2025 at 3:31 PM
Reposted by Shadow
从本质上来说,保守主义思想往往不是源自深思熟虑,而是出于惯性与害怕改变。他们很少涉足哲学,而是情感与习俗的产物。

密尔(John Stuart Mill)曾经说过:

“我的意思绝不是说保守党人普遍愚蠢。我的意思是说,愚蠢的人通常都是保守党人。”

密尔并不是简单地侮辱保守主义者,而是提醒大家:

如何在民主社会中提升大众的理性与判断力,使其不只是本能地选择“熟悉的东西”,而能真正参与有理性的公共生活。
我始终认为,这种部落政治在白人福音派中才是最突出的,而且远在所谓左派之上。参考数据最下方,极其讨厌川普的人数>极其喜欢拜登人数+较为喜欢拜登人数。而且,极其喜欢拜登的人数,连比较喜欢拜登的人数一半都不到。
反观川粉的主力军,截然不同,恨拜登者人数≈狂热川粉+较为喜欢川普的人数。而且要命的是,极端川粉的数量与普通支持者的数量几乎一致。
July 8, 2025 at 5:47 PM
巨大的謊言--拜粉?
五岳散人等對川粉、拜粉兩個陣營等同視之。但有個先決的問題,拜粉在哪裡?他們是否廣泛出現?為什麼在社交平台我幾乎沒有見過拜粉,而川粉卻隨處可見?
根據皮尤中心出示的數據,可以輕鬆駁斥“拜粉”理論。認為拜登極其優秀的選民,無論從宗教還是種族來看,非常少。總體來看,川粉之於投票川普之人的比例是拜登支持者中“拜粉”的3倍左右!在白人福音派,更是10倍差距...
在拜登的選民數據中,幾乎沒有狂熱的支持者,甚至狂熱的反對者程度也遠不如川普。造成"拜粉很多”這一錯覺的,是因為數據中“反川者”對川普的反感極高。而他們並非什麼拜粉!
五岳散人等人走進一個巨大的誤區--即反川=拜粉!
July 8, 2025 at 7:59 AM
我完全无法理解“我的大量写作都经过改革宗神学等检验”,和“AI不会刻意迎合我”这两个论点是怎么调和的?你之所以会选择改革宗神学指导AI,这不正是为刻意迎合自己的偏见?
叶隐称自己知识面横跨数十个学科。毕竟他是中学学历,可能习惯“9门科目同步学”的青少年模式。我从初中开始就横跨数10门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秽史、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但从未见过有同学因此吹嘘...
他文章看似气势汹汹,也善引经据典。但从中去掉情绪用语后,其实所言无物。同时,他混用各种不应该发生交集的概念,比如用战无不胜的改革宗思想去评价政治、经济、科学。叶隐应该做的不是让自己再多“数十个学科”的知识涉及面,而是搞清楚某个学科不该应用在何处。否则,他再这样搞什么改革宗AI,只会徒增笑料。
June 17, 2025 at 5:48 PM
叶隐称自己知识面横跨数十个学科。毕竟他是中学学历,可能习惯“9门科目同步学”的青少年模式。我从初中开始就横跨数10门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秽史、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但从未见过有同学因此吹嘘...
他文章看似气势汹汹,也善引经据典。但从中去掉情绪用语后,其实所言无物。同时,他混用各种不应该发生交集的概念,比如用战无不胜的改革宗思想去评价政治、经济、科学。叶隐应该做的不是让自己再多“数十个学科”的知识涉及面,而是搞清楚某个学科不该应用在何处。否则,他再这样搞什么改革宗AI,只会徒增笑料。
June 17, 2025 at 5:48 PM
Reposted by Shadow
从哲学上来说,实际上是关于理念与信仰之间的张力。旧契约好比拍拉图"理念",其核心在于神所颁布的律法、规范。它是外在的。旧契约的失败,不是理念的错误,而是理念缺乏内在承载基础一一它没有进入人的心灵结构。

新契约则引入了信仰维度:不仅理念依然存在,而且通过信仰的路径,将理念转化为生命的内在动力,即由外在理念转向内在生命的信服。信仰因此并非理念的否定,而是其实现之道。离开信仰,理念只能是死的律法;但信仰之中,理念得以成了活的真理。

但是光有理念和信仰还是不够的,它们同时需要理性和存在,这就是我提出的理念・信仰・理性・存在:哲学四重维度的结构。
以后我写一篇专门的文章,讨论使徒保罗完全反对将圣经视为神的直接命令。
新契约(避免使用“新约”“旧约”,这两个词汇可能泛指经书)和旧契约的区别正在此,旧契约是属“字”的,新契约是属“灵”的。以色列人的不忠正是因为他们空有文本,却没有圣灵,所以心底无法从容行善。
新契约的建立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圣灵作为“心上律法”以破解人类想行善却做不到的问题。
June 16, 2025 at 1:37 PM
今日作一文讨论,为何使徒保罗坚决反对《塔娜赫》是上帝直接的、完全的启示?《塔娜赫》作为基督教圣经的《旧约》如果不是来自直接天启,整本《圣经》亦然如此。
本文经文选自《环球圣经译本》,如读者不信任中文译本可以移步阅读英文《NRSV》译本或希腊文注释书《Harper Collins Bible Commentary》.
1/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以下简称林后)3:7-9 “如果以色列人因为摩西脸上的荣耀而不能注视他的脸,尽管那荣耀渐渐消失——如果那借着刻在石版上的律法条文而使人死的职事带着荣耀而来,出于圣灵的职事岂不是更有荣耀吗?如果那定人有罪的职事有荣耀,这使人称义的职事就更荣耀满溢了!”
June 15, 2025 at 6:43 PM
圣经学界(非教会的世俗大学)的迷思:“保守派”往往采取的释经方法更先进,而“自由派”常常使用着路德式的眼光(虽然路德在他的时代是新的,但到今日已显出陈旧)。在方法论上到底谁保守、自由,很难说。得出保守的旧结论,不意味着此人是从教会教导的教义出发,从答案找依据。同样的,学者得出自由的新结论,也未必就是“独立思考”,常常也含有偏见。保守福音派、进步自由派本就是2个要被丢到垃圾堆里的概念。
另外需要重视的是,不管是传统语境下的“保守派”“自由派”,这两个群体都有不少人热衷挖掘圣经里的“隐秘讯息”,常常斥责他者是愚昧之人。从这一点看,他们同样狭隘。
June 14, 2025 at 2:02 PM
1/接续致知3年前的批评。致知兄的批判角度从康德显学出发,很在理,他讨论的是:先验观念不可强加在显学。我所讨论的另有一趣味现象:为什么X基督徒往往都根据圣经,却声称他者要么是假先知,要么是白痴?我从语言哲学角度进一步追溯基要主义谬误。

语言哲学的“任意原则”--即一段文本可被解读为多种含义。但解读的有效性取决在“差异原则”--即文本为何特别使用某个“好词”而不是其他词汇?以圣经为例,很多基督徒都问:“你已经得救了吗?他是不是得救了?”但他们从未发现圣保罗在谈论“得救”时,仅在罗8:24、弗2:8没有使用将来时/语气!他之所以更广泛地使用将来时,明显是在说人未来被救上去,才叫做得救。
June 11, 2025 at 4:58 PM
Reposted by Shadow
当人对哲学一知半解,却自认为发现了真理,极易落入一种意识形态狂热。这是20世纪以来极权主义、原教旨主义与技术专制的共同根源。亚文的思想体现了一个危险的“哲学转化链”:

1. 哲学疑问的滥用:质疑民主正当性→否定所有民主制度→极权即合理替代;

2. 历史隐喻的误读:用王权与贵族制之“稳定”来否定现代性之“混乱”;

3. 科学术语的政治化:人类生物学差异→社会治理依据→法律不再平等;

4. 技术理性的神化:CEO治理国家、算法管理人民、以密码锁武器→忽视权力之腐败与人性之复杂。

当一个人将哲学从思辨转化为社会操作工具,并与权力与资本结盟时,其后果不再是理念探索,而是现实灾难。
柯蒂斯·亚文(Mencius Moldbug)将互联网视为招募“群众”的工具,主张由哲人引导大众颠覆民主制度。他的博客成为“黑暗启蒙”思潮的发源地,吸引自由意志主义者与科技圈人士。TechCrunch于2013年揭露其真实身份为旧金山程序员,正在开发操作系统Urbit,其创业公司Tlon获得Thiel等投资。如今,万斯、马克·安德烈森等人采纳其“清除官僚体制”主张,DOGE机构即体现其构想。尽管外形不羁、表达杂乱,亚文却以“哲人王”姿态影响川普政府与硅谷新权贵。如今他担忧未能实现“彻底革命”,称“半场革命即自掘坟墓”。
Curtis Yarvin’s Plot Against America
The reactionary blogger’s call for a monarch to rule the country once seemed like a joke. Now the right is ready to bend the knee.
www.newyorker.com
June 9, 2025 at 2:07 PM
宗教徒不宽容(精神非权利问题)的根源--不知道信仰即偏见
偏见一般指诉诸情感或笼统印象,而非理性思辨的判断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持有偏见并不意味着偏见带来的结果是错的。例如,我认为某人是300斤胖子,所以他跑3KM必然不及格。最终,他连1KM都没跑完就歇菜。但是,这种论述建立在大胖子必然奔跑能力极差这一偏见上。
如果我们认为日常经验中的“理性“是理性,理性和信仰则是矛盾的。因为理性作为一种品质,以及理性带来的分析方法:实证科学、历史分析法等,都有其局限性。尤其在宗教问题上,不少宗教的起点在超自然神迹之上。遗憾的是,历史和科学,从未证明过神迹。然而,这仅仅是信仰与理性的第一阶段冲突。
June 5, 2025 at 12:45 PM
Reposted by Shadow
• 同情一个民族 ≠ 认同其一切行为
许多支持巴勒斯坦人权的人明确谴责哈马斯的暴力,但也指出以色列对加沙地区的封锁、轰炸和强占行为同样不公正。一个理性的人可以同时谴责哈马斯的恐袭,也批评以色列的占领政策。

• 割裂历史背景是失真的
将冲突简化为“他们不想建国”或“他们发动战争”,完全忽略了以色列建国过程中的强制驱逐、定居扩张、边界划分不公、巴人土地被剥夺等结构性因素。
May 30, 2025 at 3:43 PM
Reposted by Shadow
是人是鬼显原形

面对国会中的美丽大法案,同是共和党人,有人反对,有人两面派,推翻自己原先的反对立场,投了赞成票,引起众人愤怒。
May 21, 2025 at 8:12 AM
Reposted by Shadow
启蒙理性所倡导的"客观性"原则,在道德、宗教乃至历史等领域的适用性是极其有限甚至是有害的。这揭示了启蒙运动从理性解放走向理性异化的轨迹。我们用通俗语言来谈一下道德。

康徳把世界分为自然界与自由界二个世界。自然界受困果连限制,有其规律,所以理性有作用。这种观点被大多数人接受,所以现代哲学很少讨论这个议题。

自由界不受因果连限制,所以人在自由界是完全自由的。即然人是完全自由,那么凭什么不至于堕入任意和混乱?人类必须制定一套法则。问题来了,如何制定这套法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问题。两个极端观点是:天启制定法则与理性制定法则。中间观点是:康德认为理性为主,天启为辅,而阿奎那认为天启为主,理性为辅。
May 7, 2025 at 4:42 PM
Reposted by Shadow
川普又从中国印刷圣经,以 70 美元的价格出售封面上刻有他名字的圣经版本。

他的名字在封面上位于“圣经”和“上帝”上方!!!
November 29, 2024 at 1:1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