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
#dreamlog
遊客區,我是小孩,兩層高建築有垂直植物外牆,遊客在裡面派對,植物枯萎。走過黑孖孖的騎樓底,有種走火警但沒出什麼嚴重事故的熱鬧感覺。街坊聚在肉檔前,我在吃一隻動物的小腿,標籤寫是「蔡瀾肉」。嫲嫲買了四隻回家,今晚要招待蔡瀾。
October 8, 2025 at 4:37 PM
蔡瀾在日本讀書,桑是從日文借音
October 2, 2025 at 6:48 AM
以下確實也是我的記憶
「尊重蔡瀾先生是一回事,強行冠名什麼「才子」是另一回事。當年《今夜不設防》開播,廣告宣傳只稱呼黃霑、倪匡和蔡瀾為「三名嘴」,不是什麼「三大才子」。記憶中,以前香港人根本不會把金庸跟黃、倪、蔡相提並論。金庸是武俠小說家,形象跟其餘三人迥異,四人涉足的領域亦不盡相同,不像「四大天王」都是唱歌。」
至於大師,在香港日常拿來嘲笑罵人用的,常見喜劇電影,和神棍差不多,也算是文化差異吧。
October 2, 2025 at 5:54 AM
Nvidia need to pump up the valuation of its stock due to the $30+ Billion 💵 H20 Chip blunter!
By declaring it's investing in OpenAI...it's hoping to recover some investing Firm's confidence!
Suddenly, that piece of pie shrinking even more!
蔡瀾...no one's listening to you!
Are you tossing in your🪦?
BREAKING: Nvidia, $NVDA, to invest up to $100 billion dollars into OpenAI
September 22, 2025 at 6:49 PM
金庸說他是“真正瀟灑的”:蔡瀾的快樂你學得會 #快樂 #瀟灑
金庸說他是“真正瀟灑的”:蔡瀾的快樂你學得會
微博上有個熱度爆棚的話題,叫“人生鬆弛感挑戰”。
www.headline01.com
September 11, 2025 at 9:20 PM
聽說梁文道因為說蔡瀾提了一下jimmy,節目在牆內被全網下架,帳號被全部注銷。
香港人不了解中國,怎麼會拼死反抗?中國人才不了解香港呢。扯敗於勇武派、敗於be water 的老賊,根本連中國都不了解才真。
雖然沒有聽過梁文道的節目,不過他講蔡瀾提黎智英才是真實的過去,因為蔡瀾出圈成為美食家正是因為壹周刊和蘋果日報(我也說過他的食評專欄才紅遍香港,甚至中國,我和梁算同齢人,共同見證過吧)他做電影監製沒什麼人知道,三大名嘴聽過,四大才子都是中國扯的。
和中國人講非常frustrated ,他們帶著自己的認知和框架,人多勢眾聲大,無法傾聽,當然,當局也不讓他們聽。
因为讲蔡澜的这期节目提到了Jimmy Lai(黎智英),梁文道的播客节目在简中网络上被封杀下架。
August 20, 2025 at 4:22 AM
蔡瀾:人越有趣,越有福氣 #有福氣 #有趣
蔡瀾:人越有趣,越有福氣
今天我們讀《人間好玩》。
www.headline01.com
August 10, 2025 at 10:00 PM
我不記得兩者如何區別,
有一次專欄作家,飲食寫評人蔡瀾先生曾寫過兩者的區別..
嘻....嘻....
我没記住....😅
你說的對👍
July 31, 2025 at 10:29 AM
雖然沒有聽過梁文道的節目,不過他講蔡瀾提黎智英才是真實的過去,因為蔡瀾出圈成為美食家正是因為壹周刊和蘋果日報(我也說過他的食評專欄才紅遍香港,甚至中國,我和梁算同齢人,共同見證過吧)他做電影監製沒什麼人知道,三大名嘴聽過,四大才子都是中國扯的。
和中國人講非常frustrated ,他們帶著自己的認知和框架,人多勢眾聲大,無法傾聽,當然,當局也不讓他們聽。
因为讲蔡澜的这期节目提到了Jimmy Lai(黎智英),梁文道的播客节目在简中网络上被封杀下架。
July 29, 2025 at 2:11 AM
🎥 總結蔡瀾後二十年左右參與的電影作品,「興味」二字似乎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不同特點的演員在不同類型題材中,似乎都得以充分發揮其某一側面的所擅才華。蔡瀾動用的往往不僅是一時一地的文化語境或觀眾口味計算,更將其過去數十年累積的跨國製片經驗及泛亞文化認知,深度綁定在其以監制、製片或出品人名義參與的作品中。這些影片自然地構成了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重要陣列,在世界電影史的比照層面,反向印記了香港電影之於香港城市的獨特風光。點擊連結,重現蔡瀾拼接表演主體與商業製作的敏銳眼光,帶給兼顧亞洲觀眾的趣味奇觀:https://buff.ly/04MWwLS
July 25, 2025 at 11:02 PM
在此過程中,似乎也可以將蔡瀾擔綱策劃的香港電影 #新浪潮 代表作《 #烈火青春 》放置於其電影生涯「下半場」序列中加以打量,視作他面迎香港電影新紀元的開始。及至1990 年代與「沸度表演」相結合的cult類型片及兼顧電影語言與身體展現、既富現代意識的情色電影,蔡瀾的製片策略已經充分傳遞了其自身看待世界的一些微觀姿態,同時亦與香港電影盛極而衰的步調高度一致,成為這座城市流行文化起落資本邏輯的直接代言。
July 25, 2025 at 11:02 PM
在邵氏公司工作了二十年後,蔡瀾於 #香港電影 的黃金年代啓幕之際跳槽出去,於 #嘉禾 公司開始了其電影生涯的下半場,這後十多年,成為他電影監制事業的輝煌階段。是時代發展乘風破浪,亦是水到渠成,在去世後全媒體對他快意生平不遺餘力的表述中,其在1980-90年代監制的一系列電影,成為其多重流行文化形象的重要面向之一。
July 25, 2025 at 11:02 PM
「從有記憶開始,我一直看著電影」是 #蔡瀾 對自己與電影關係的最直接表述。18歲赴日攻讀電影,一年後便在父親供職的邵氏兄弟(香港)公司擔任駐日經理與翻譯,早早開始電影生涯,開啓了蔡瀾與電影的半世紀不解緣分,甚至也間接引導了這位1941年生於南洋、二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代際男孩,在香港開始自己精彩的大半生職業生涯。
July 25, 2025 at 11:02 PM
宮廷の諍い女を途中見てないところもあるのですが、最後20話くらいは抜かずに続けて見終わりました。UNEXTで見放題です。
曹操の中の人の四郎と蔡少芬皇后夫妻がクソ過ぎてある意味ベストカップルだったな。
笛アニキはファンファンだけ好きだったのに、他の女達に好かれ過ぎ。
葉瀾依(寧貴人)が一番さっぱりしてて時々残酷だけど、いつも中立で好きだったな。
最後の頃はファンファンと仲良しだったけど😭

WOWOWプラスではまだ終わってないけど、録画もう止めよう。
July 16, 2025 at 3:21 PM
這有一堆半真半假的資訊,我釐清一下:
1,香港很多仿製藥,成本考慮。過了專利期,公立醫院優先採購仿制藥;
2,救護車確實快,和國內最大的不同是不用自己家人抬,工作人員體力和救人的心態好;
3,全世界醫院醫生都是救命為先,是中國早穿了醫德的底線不是香港好,不要當正常!(香港不想變不正常🥶)
4,香港人運動的習慣和設施非常好,房子小配套多,飲食各人口味習慣不同,蔡瀾推廣吃豬油呢;
5,香港食品主要來自中國,這是最令人擔心安全的。廖孖記就是自稱香港製造老字號,被發現在中國生產,衛生狀況不達標關的。科技狠活也是中國特色,香港怕得很;
6,獨居老人主要是NGO在照顧,非政府組織,哪天可能顛覆政府都要滅了
July 14, 2025 at 1:31 AM
蔡瀾:咱們就此別過
蔡瀾:咱們就此別過
少年子弟江湖老。
www.headline01.com
July 7, 2025 at 1:32 AM
蔡瀾的文字比較實在,寫的題材和文字風格都是。一些才子比如蕫橋,太過自我意識才子的身份,寫得太用力,沒有蔡瀾的自然,因此也沒有蔡瀾的讀得舒服。
July 2, 2025 at 7:46 PM
🧺 然而這個由風花月雪組成的蔡瀾宇宙,其內核又不止這些。在淡然嬉笑,頌揚躺平的表象背後,公眾看不出他的真假。他享樂的背後是對世界不滿作出抗衡?還是在嬉笑天下之間若有所指?前半生活得風流,婚後真可從一而終?這種種矛盾與模糊,使他充滿魅力,對男女關係以至酒色的沉溺熱愛,若放於今天更是不合時宜。點擊連結,活過以後,笑看往生,繼續今夜不設防:https://buff.ly/jHuXOWL
July 2, 2025 at 2:33 PM
圍繞蔡瀾的最後話題,之所以能引起關注,也引起更新一輪悼念期過後的批判,而又跟紀念倪匡及黃霑之筆墨如此不同,原因是蔡瀾並不以經典傳頌作品傳世,反而是他那種閒雲野鶴的任性及一直輸出的「我活過」人生觀,最能打動人心引發共鳴。顯然,普通人不可能像倪匡、黃霑那樣,高產出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但如果真的能放得開,卻勉強能成為蔡瀾。表面上他是幾位「才子」之中最貼地的,身上包羅的並非宏大的家國情懷兩岸潮或異星奇想,而是活生生的飲食男女享樂主義。
July 2, 2025 at 2:33 PM
更遑論從 #香港 本身的文化記錄角度出發,四人走紅的時期及晚至九十年代,在社會普遍層面,其實並不存在把 #蔡瀾#金庸#倪匡#黃霑 並列為「 #香港四大才子 」的說法。作家沈西城曾指出,由金庸、倪匡、蔡瀾「三大才子」發展到包括黃霑的「四大才子」說法可能產生於2008年以後。這稱號的源頭極可能是源於中國大陸,並於0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 。如理解它是作為一個「外來」的概括稱號,則能以他者觀點,從旁看出了一點香港流行文化和廣義上的香港文人的特色——這個界定「香港式才子」的過程,某程度上,也同時是在界定香港流行文化之本色。
July 2, 2025 at 2:33 PM
蔡瀾(1941-2025)先生數日前於香港養和醫院逝世,在眾多紀念他的評論中,都繞不開連他自己都不承認的「才子」稱號,以及因他自身經歷和言論的種種矛盾而引起的不同誤解。
July 2, 2025 at 2:33 PM
蔡瀾介紹了非常多日本料理的知識給香港人
July 2, 2025 at 5:29 AM
我最早接觸蔡瀾的文字是蘋果日報和壹周刊的專欄,寫食評,同期其實還有李純恩和黃雙如。
黃雙如出身世家,很會吃但她主要寫做飯,例如一煲粥要講究米的產地品種、水的礦物質和煲的材料和品質,實在太離地了,好看但並不實際,可以當參觀一下老錢上等人的生活😆
李純恩是上海人,他對香港文化有點居高臨下,我對他的印象是因為餐廳的菜單印了香港詩人的詩,他出言諷剌,後來還和香港填詞人吵了一大架,多過對食評的印象了。
蔡瀾因為個人經歷,口味廣泛、中肯而且知識豐富,三教九流什麼餐廳食物都吃都評,所以公信力最高,也帶起了食評成為香港一個職業。但他後來的轉向經營餐廳,向中國發展也就沒再寫了。
吃是一種文化倒是在香港留下來了。
July 2, 2025 at 5:1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