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u
@mmofu.bsky.social
51 followers 63 following 210 posts
一个在重新找回自己的女的 | 🏳️‍⚧️ | 📍SoCal | Permanent Head Damage | 转发不代表本人立场 | https://mmofu.github.io/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Pinned
mmofu.bsky.social
大概是一个自我介绍!

是一个正在重新找回自己的🏳️‍⚧️女,有些感性有些理性,喜欢探索这个世界的各种各样。希望能帮到能帮助的人&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自家猫猫镇图
mmofu.bsky.social
每个人都有一杆笔,一张纸来画出自己的样子,书写自己的故事。

可能有人的笔不太好用,有人的纸皱巴巴的,但是写出自己的故事,并且能看到来自别人的,形形色色的样子,也能让自己的故事更加精彩,被更多的人看到,赏识。

但是,也有人会觉得,如果把别人的笔掰断,纸撕烂,别人的故事就说不出口,样子也不会为别人所知的话,自己的竞争就更小,更能被人看见。然而,这样写出来的故事,做出来的样子真的是自己希望经历、成为的吗?如果别人也来把你的笔掰断扔掉呢?

就算这样,也有人在用着被掰断的笔,残缺的纸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而这些看似残缺的文字,可能也比很多陈词滥调更加精彩吧。
mmofu.bsky.social
突然在想,家庭的本质是什么
mmofu.bsky.social
如果我很“pass”,并且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身份的话,别人大概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和一个trans有过来往。

而绝大多数的“正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在有意识的情况下遇到一个trans。那么ta们会如何了解trans这个群体?第一种凤毛麟角,第三种如同隐身,那么大众所能印象深刻的也就只有第二种。而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大众对trans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反馈到trans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空间里,越来越喘不过气来。

这个问题不仅限于trans,在一些别的问题上也是类似的道理,比如女性,比如种族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绝对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因为我就是我。
mmofu.bsky.social
平心而论,我可能是一些我身边的(顺直“正常人”)的人生里,真的能在明确知道我身份的情况下,和我有过交集的第一个trans(也大概是最后一个)。所以ta们对我的印象和感觉,也大概就是ta们对于trans这个群体本身的感觉。

如果我三生有幸,不说出人头地,至少学有特长,还能公开我的身份的话,别人可能会觉得“trans其实还挺厉害的,也看不出有什么苦的”

如果我不幸生活充满曲折,并不“pass”,或是内心久病成疾,亦或是因为长期的排挤使自己无法融入社会,别人可能会觉得“trans果然都是一群不正常,社会地位很低的人”
mmofu.bsky.social
活着好累。
mmofu.bsky.social
国内某女同app:trans友好(身份证性别限定)

也怪搞笑的……

PS:图是copy来的
mmofu.bsky.social
我觉得,我宁可去一些机会可能没有那么好,那么多,但是至少能让我和其他人有一些相对来说公平的,同样的起跑线上一起竞争、合作的机会的土地,而不是一些看起来机会很多,实则全都不属于自己,并且换着花样把人当成下等人的地方。

我不喜欢被当成下等人,我也不喜欢把别人当成下等人。
mmofu.bsky.social
Yet another example of typical US healthcare system
mmofu.bsky.social
而我觉得我在想这些东西的时候本身,也是在和整个世界有一种比较强的“隔离感”的,觉得“我”是那个in-group,其他万物都是“out-group”。

而把这些东西归纳成文字,也就是一些符号的集合,则可能是在试图进行一些“in-group”和“out-group”的联系吧。
mmofu.bsky.social
越被边缘化的群体,因为这样的边缘化,就越会对“人”这个标签缺少认同。

而人这个群体也是在起起伏伏,蜿蜒曲折的路上慢慢前进的,代价则是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那些对“人”缺少认同的伙伴们,又怎么会为了这个自己不认同的标签而奉献自己,繁衍后代呢。

只要被边缘化的人越多,被打压的人越多,这样的趋势就会越强。
mmofu.bsky.social
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因为
自己爱什么、恨什么,
自己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是什么样的人,
自己要怎么打扮、怎么社交而骄傲,
不需要成天担惊受怕,如同下水道里的老鼠一样,阴暗爬行。
不需要没日没夜地焦虑,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认可的东西是什么“下三滥”。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 #骄傲
I hope that one day, we will be #pride of our bodies, our existences, and ourselves.
mmofu.bsky.social
说的挺宽泛,但是也确实是那回事x
mmofu.bsky.social
今天能搞trans,明天能搞中国留学生,后天就能搞h1b、中国籍绿卡、黄皮肤的人。

希望所有在这里的人,有一些plan B。
mmofu.bsky.social
PSA:任何身在美国的人,请注意。
mmofu.bsky.social
PSA:任何身在美国的人,请注意。
mmofu.bsky.social
而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比来比去、卷来卷去,真的会让人快乐吗?一个在曼哈顿的写字楼里早出晚归,为了自己能“爬上去”而去把自己包装起来,去和自己不一定喜欢的群体应酬、拼死拼活的“精英”,和同样写字楼底下每天无所事事,看着人来人往,但是若有所思,和别人有一些互动的无家可归者相比,到底谁活得更尽兴,在快走到终点的时候,更能说出“我的生命不后悔”这句话呢?

尤其是跨儿们,我真的希望大家能稍微花一点时间给自己,跳出生活的压力和琐碎中想一想,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努的很多力,和比的很多赛,都是谁主导的,都是为了什么,到底在自己的人生里,占了多大的分量。自己到底想不想占那么大分量。

(3/3)
mmofu.bsky.social
在这些比拼、竞技中,大家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家都怕做那个“被比下去的、不如别人的人”,都怕做那个被别人嘲笑的人。驱动大家的动力,是社会的惯性和对社会排斥的恐惧。或者说,是自我源于社会的害怕。

但就算比赢了,又有什么奖励呢?可能有一些更好的物质资源,但是又能怎样?人出生到死,大家的起点一样,终点也没什么区别。可能有一些能骑在别人头上、藐视别人的优越感,但是当你在注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2/3)
mmofu.bsky.social
从小开始,我们都被教育要做“佼佼者”

“爱拼才会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数不清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去努力让自己变好。

但是,竞技、选拔式的教育和“一分一操场”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站在别人头上,挤掉别人,自己才会“赢”,才会变成那个“佼佼者”。

于是,大家都开始了争先恐后的内卷:比学习成绩、比攀附权势、比收入、比资产、比孩子的出路、比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跨儿的语境下亦然:比外貌、比天赋、比身高、比家庭的接受程度、比“谁更女/谁更男”、比谈了个什么对象、比对象的外貌、比对象的家庭……

(1/3)
mmofu.bsky.social
mmofu.github.io/p/%E5%B8%9D%...

太长不看:洛杉矶市中心的萧条景象反映了美国社会日益严重的分裂和困境,尤其是移民和跨性别群体成为了排斥的对象。作者认为,美国社会对移民的歧视和性别斗争本质上是“赢学”思维的延伸,并质疑这种思维是否合理。作者还借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一书,探讨了女权主义是否也受制于男权构建的“性别范式”。
帝国的余晖,「赢学」,和性别范式
「漫步」羅府 在南加住了这么久,很少有机会能在这「天使之城」的市中心散散步。下午三点钟,正是LA最美好的时候——阳光不遗余力地给人注入活力,像是把人带入了一个高饱和度的世界。按理来说,这种午后的休闲,应该很是惬意。\n
https://mmofu.github.io/p/帝国的余晖赢学和性别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