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爸“BadMan”
banner
uncleoldfish.bsky.social
魚爸“BadMan”
@uncleoldfish.bsky.social
國際智庫研究員
不要責怪那一萬兩千個寧願賠錢離開的人,也別歎息這一代青年經不起考驗。

老兵或許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但請別把當年未能做到的事,強加給他們,再責怪他們辦不到——
那樣的要求,本身就失去了公道。

newstaiwan.net/2025/11/10/3...
newstaiwan.net
November 10, 2025 at 1:50 AM
「反向外溢」效應:美國制裁如何催生中俄能源軸心,重繪東北亞地緣版圖?

俄中能源聯盟的深化並非短期市場現象,而是制裁推動下的結構重組。中國大陸在此過程中獲得低價能源、形成中介利潤,並在北極戰略布局上取得前置優勢;美日韓雖維持與美國供應鏈的一體化,但代價是能源安全彈性下降與成本上升。

newstaiwan.net/2025/11/08/3...
newstaiwan.net
November 8, 2025 at 6:36 AM
印度戰略自主的三面鏡:自立經濟、準結盟與科技主權

印度的戰略自主並非孤立於世界,而是試圖在「多重依賴」中尋找「有限主導」。它既與美國協作,又保留對俄能源依存;既參與印太安全合作,又避免被視為反中前哨。這種靈活而務實的平衡策略,使印度在多極化國際秩序中維持議價力。

newstaiwan.net/2025/11/03/3...
newstaiwan.net
November 3, 2025 at 8:35 AM
從F-16V延宕到「台灣之盾」:防衛自主的幻象與現實

「國防自主」若沒有制度與產業支撐,終將成為政治口號;「對美軍售」若沒有時程保障,也無法構成有效嚇阻。

newstaiwan.net/2025/10/30/3...
newstaiwan.net
October 30, 2025 at 3:00 AM
東盟十一國時代:從東帝汶入會看區域新秩序

東帝汶入會的意義,遠超出單一國家的升格。它是一場區域自我修正的實驗,測試東盟是否仍能在多元差距中維持共識,在外部壓力下保持自主。

newstaiwan.net/2025/10/29/3...
newstaiwan.net
October 29, 2025 at 4:26 AM
川習再會?從稀土到紅線的變局前夜

這場傳聞已久的川習會,即便成行,也不會產生突破性的成果;若臨時取消,也不代表雙方徹底撕破臉。真正的意義,在於觀察誰能在「不確定」中掌握主導權。

newstaiwan.net/2025/10/23/3...
newstaiwan.net
October 23, 2025 at 3:49 AM
輸電成防線: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流域的新能源戰略

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爭奪,已超越傳統的水利開發邏輯。中國大陸以「雅魯藏布江下游梯級電站」展現上游水資源控制力,印度則以「布拉馬普特拉流域輸電建設計畫」展現下游整合與治理力。

newstaiwan.net/2025/10/22/3...
newstaiwan.net
October 22, 2025 at 4:08 PM
「非典型領導」的革新遲滯風險

本文僅就政黨治理與結構風險觀察,非針對個人立場表態,期為政黨改革之參考。

newstaiwan.net/2025/10/20/3...
明天可能停班停課
newstaiwan.net
October 20, 2025 at 9:45 AM
西南通道與印度洋的拉鋸戰—能源安全與海權平衡

在地緣政治的棋盤上,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利益。西南通道的真正價值,不在於鋼管與油氣,而在於兩個大國能否在能源流動中,找到和平的平衡點。

newstaiwan.net/2025/10/17/3...
newstaiwan.net
October 17, 2025 at 3:08 AM
美中貿易新常態:稀土之爭下的戰略主導權爭奪 / 魯云湘

無論是華府的技術出口管制,或北京的稀土限制,皆是雙方戰略試探的工具。真正的博弈不在關稅表上,而在於誰能率先構築「高韌性、可替代的自主產業生態」。美中關係正步入全新且務實的階段,這不是衝突的終結,而是全球力量再平衡的起點。

newstaiwan.net/2025/10/13/3...
newstaiwan.net
October 13, 2025 at 1:18 AM
美國戰略或許模糊,但台灣的信念與準備,其態度必須清楚明確。

newstaiwan.net/2025/10/08/3...
newstaiwan.net
October 8, 2025 at 5:27 AM
飛行官的時間,屬於天空
~當時間屬於天空,唯有紀律與信念能讓人翱翔 / 蔡元鴻

有人說,飛行員看見的是雲;但只有他們知道,那雲背後藏著責任的重量。飛行,不是逃離地面的自由,而是在責任中找到信念。而當時間終於歸零、油門收回的那一刻,你會明白:飛行的浪漫,不在雲上,而在心裡那份無聲的堅持。

newstaiwan.net/2025/10/07/3...
newstaiwan.net
October 7, 2025 at 3:18 AM
隆中對:成功的戰略藍圖,未竟的歷史實踐 / 魯云湘

戰略學的價值,不在於結果的勝敗,而在於思維的縝密與邏輯的可行。《隆中對》證明,在最不利的條件下,理性分析與有序規劃,仍能創造一個國家、維持區域均勢。它成於洞察時勢,也敗於時勢本身。

newstaiwan.net/2025/10/05/3...
newstaiwan.net
October 5, 2025 at 2:15 PM
回顧歷史,海權的本質就是「控制交通線、節點與資源」,太空權也是如此。不同之處在於,海權建立在港口與船艦,太空權則依賴火箭、基地與軌道。或許數十年的未來,赤道太空港、月球基地與拉格朗日點,將是新的戰略要地。誰能率先形成完整的太空交通網,就有可能成為「新世紀的霸權國」。換句話說,馬漢的海權論,正在宇宙中以另一種形式重演。

newstaiwan.net/2025/10/03/3...
newstaiwan.net
October 3, 2025 at 5:50 AM
筧橋精神是「我死,國家得以生存」;神風精神則是「我死,才算榮耀」。這不僅是語言上的差異,更是兩種文明對於「個人之死」與「國家存續」關係的根本不同理解,也形塑了各自軍事文化的走向。

newstaiwan.net/2025/10/02/3...
newstaiwan.net
October 2, 2025 at 1:30 AM
航母被視為現代海軍的「移動式空軍基地」,其艦載機構成不僅影響戰術運用,更折射出國家戰略定位。美國、法國與中國大陸的航母艦載機,在種類上呈現高度相似,皆涵蓋多用途戰鬥機、空中預警機、電子戰機及反潛直升機,展現全譜作戰能力。

newstaiwan.net/2025/10/01/3...
newstaiwan.net
October 1, 2025 at 2:08 AM
新疆治沙工程既是中國大陸「人進沙退」的象徵,也是一場持續的資源與風險競賽。塔克拉瑪干公路綠廊和塔里木河生態輸水,展現工程手段與政策決心;「治沙+新能源」則反映出治理與產業結合的新趨勢。

newstaiwan.net/2025/09/29/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29, 2025 at 5:18 AM
中國大陸的水利綠能工程,已不僅是能源建設,而是地緣政治、危機管理、區域安全、技術規範與金融風險的交叉點。金沙江展現國內戰略走廊的現實支柱,雅魯藏布江凸顯跨境水權的敏感博弈,阿爾塔什則揭示邊疆生態的內部挑戰。這三者構成中國大陸「水利綠能戰略圖譜」的不同面向。

newstaiwan.net/2025/09/28/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28, 2025 at 12:26 PM
外交,是門藝術,而非單純的科學。因此本身應是靈活多變的應用領域,但其靈活並非缺乏原則,而是必須在堅守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調整策略以因應變局。

newstaiwan.net/2025/09/24/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24, 2025 at 12:27 PM
不同立場雖各異,但共同之處在於:都選擇性引用或省略歷史文件,以政治需求決定何者被強調、何者被沉默。這正是台灣地位問題至今無解的根本原因,條約的沉默,被各方轉化為政治的算計。

newstaiwan.net/2025/09/21/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21, 2025 at 4:19 AM
TASA 所展示的這套移動式地面系統與實驗無人機,為台灣未來的太空戰略,提供了一個典型的「非對稱」解決方案。在無法與太空強權比擬衛星數量或發射能力的背景下,TASA 選擇強化地面設施的機動性、抗干擾性與分散性。

newstaiwan.net/2025/09/19/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19, 2025 at 6:11 AM
從法理角度,條約應當遵守;但在國際政治的現實裡,條約效力往往受制於主體合法性與外交承認。AIT不提《台北和約》,不是遺漏,而是刻意的選擇。這既是戰略模糊的具體展現,也是美國在平衡「一中政策」與「支持台灣」之間的微妙操作。

newstaiwan.net/2025/09/18/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18, 2025 at 7:08 AM
與其說美中關係正走向新的合作,不如說它正進入一個更具不確定性的「交易時代」。在這個時代裡,短期的利益交換或能緩解緊張,但長期的結構性矛盾依舊存在。這不僅是華府與北京之間的試探,更將深刻影響台灣、日本及整個亞太的戰略格局。

newstaiwan.net/2025/09/15/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15, 2025 at 4:16 AM
後石破時代的自民黨主旋律,仍然是穩健與保守之間的拉鋸。穩健派若佔據主導,則有助於維持亞太與東北亞的相對穩定,為美日同盟注入更廣泛的合作層次,並在中日關係中,保留對話空間。

newstaiwan.net/2025/09/11/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11, 2025 at 5:19 AM
冷戰時期的叛逃者,已經用血淚證明了這條鐵律,而今天的台海仍在重演同樣的劇本。李顯斌、林毅夫、林賢順,不僅是歷史人物,更是制度殘酷的鏡子。當我們看到如今的樣板人物被高舉時,不妨想想,他們的結局會否只是另一個孤魂?

newstaiwan.net/2025/09/09/3...
newstaiwan.net
September 9, 2025 at 5:5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