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远
banner
xinyuanli.bsky.social
歆远
@xinyuanli.bsky.social
120 followers 54 following 700 posts
此心安处是吾乡。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Reposted by 歆远
谢谢推荐!的确挺好看的。在加拿大网飞上叫“Secrets We Keep”,这些底层菲佣的困境在很多时候无人知晓,无人在乎。如果没有菲裔警察的执着和白左女精英的配合,死了都无声无息。
从这部剧里也可以看到所谓上流社会的黑暗面。 一部令人深思的好剧!
谢谢推荐!的确挺好看的。在加拿大网飞上叫“Secrets We Keep”,这些底层菲佣的困境在很多时候无人知晓,无人在乎。如果没有菲裔警察的执着和白左女精英的配合,死了都无声无息。
从这部剧里也可以看到所谓上流社会的黑暗面。 一部令人深思的好剧!
强人的必要条件是体力好,睡觉少。
原来如此!有钱就能留名。😂
少爷公园? 还有老爷公园吗😂
最不喜欢的就是啥事都要求人。
很多人觉得是真理,还把它当成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标榜。
Reposted by 歆远
2023年美国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18.6,和巴勒斯坦一样。其中最低的为加州:9.5,华盛顿:9.7,接近加拿大(9.2);最高为路易斯安那:41.9,田纳西:31.3,阿肯色:31.2,和墨西哥(41.7)、萨尔瓦多(39)、伯利兹(31.6)差不多。孕产妇死亡率高的州集中在“圣经带”,包括得州(24.2)高于约旦。
我也有类似的问题,要是好用,我也可以考虑。😂
想起大付提过的友情卡,听上去不错。
这是加拿大个人的捐赠情况,由此可见加拿大人对于救急救穷的参与度之广。在已经是高福利高税收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仍然有高达94%(15岁以上)的个人捐赠比例,加拿大天灾不多,大部分都是救穷。一个公平的社会文化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个体形成的。
3. 以“救急不救穷”作为拒绝帮助的借口,只不过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当然作为个人,救急或救穷或都不救或都救都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

4. 帮助为了学习或创业的需要资助的人,与救穷无关。与其说是救,不如说是支持,是授人以渔。

2/2
常常听人说救急不救穷,感觉有点不对,仔细想了想,其实这句俗语或多或少呈现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子。

1. 这种观念容易导致对贫困者的污名化,忽视了贫穷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比如教育不平等、代际贫困、社会排斥等。

2. 急和穷不是对立的,对于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急要救,穷也必须得救。北欧国家的高福利制度、加拿大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在“救穷”的基础上建立的,体现了更人道、更包容的社会理念。这些高福利国家,尽管有一定的系统性保障,但还是需要无数的救穷慈善机构补充。
1/2
别断网充电太久😂
微信可以绑国外信用卡来支付,据说滴滴打车英文版可以绑国外手机号码(待证实)
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到同等程度,如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头悬梁 锥刺股的,反正我是做不到的😂,但我不以为可以做到的就可以以自己为标准评判做不到的。
加拿大银行确实有很多安全漏洞。现在网络骗术防不胜防,有的事情光靠个人是不够的,银行应该是最后一道防线。像e-transfer 的诈骗发生了好多起,银行直到最近才加了添加联系人时需要二次验证。明明知道这钱一转出去就不容易追回来,从提供e-transfer第一天起就应该需要二次验证。

apple.news/A2HaJWdNKSAO...
89-year-old scammed out of $1.7M in life savings — blames RBC and CIBC for not protecting him — CBC News
A Victoria man says two of Canada’s biggest banks failed miserably in protecting him from one of the largest bank investigator scams ever reported. Royal Bank and CIBC claim they have robust protectio...
apple.news
Reposted by 歆远
表面看,罗琳的质疑似乎有道理,确实存在非跨性别者在公共空间浑水摸鱼的可能性。

但当有人以此为由来否定性少数者的权益时,浑水摸鱼的,更像是这些人。
因为这种讨论方向的转变,偷换了议题的核心——从关注“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变为“如何防止有人钻空子”。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的覆盖不足与执行不力,而非想象中的制度滥用。
当公共讨论总是围绕“如何防止制度被滥用”而非“如何保障弱势者”,政策制定会自然趋向保守。立法者和决策者可能因担心潜在漏洞而放弃更加进步的改革方案,导致保障范围的受限。
mp.weixin.qq.com/s/BH6-JyZCV6...
Reposted by 歆远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理查德·皮尔德斯长期研究这些问题,他这样阐述这种复杂性与模糊性:

“从技术革命的整体利弊来看,印刷术曾助燃了16世纪的宗教战争;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并不仅仅是钉在教堂门口,正是新发明的印刷术使它迅速而广泛地在德国和欧洲传播。”

“约瑟夫·戈培尔称收音机是‘第八种强大力量’,他说,如果没有收音机和飞机,纳粹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今天我们并不希望失去自由媒体、收音机或飞机。”

尽管如此,皮尔德斯认为,“推特和有线电视(也是传播革命的一部分),加上初选机制取代政党大会的做法,共同在特朗普最初的选举成功中起了重要作用。”
分析:社交媒体的兴起与西方民主的衰落 caus.com/all-articles...

他继续写道:民主的基础,是持不同意见的人能围绕共同价值和目标,通过妥协与协商达成共识。如果社会被分裂成彼此敌视的身份群体,各自将对方视为威胁自己核心价值和生存的敌人,那民主就会衰退,最终沦为各派竞相掌控国家机器的斗争,以打击那些“危险的敌人”。

对技术革新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讨论,也远不止于政治领域。

纽约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和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珍·特温吉的研究指出,智能手机使用的激增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和自杀倾向的急剧上升之间存在明确关联,尤其是在自由派家庭成长的女孩中。
分析:社交媒体的兴起与西方民主的衰落
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观点版,作者托马斯·B·埃德索尔自2011年起为《纽约时报》观点版撰稿。他的专栏探讨美国政治的战略和人口趋势。 在西班牙,最近有一场关于社会撕裂的会议,曾深度参与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阿维拉·基尔默里提醒与会者,1998年《贝尔法斯特协议》在全民公投中获得超过71%的支持。 但她表示:“如果今天再举行一次公投,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我认为不会通过。” 基尔默里的这番话直指一个核心问...
ca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