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rless
banner
fearless8.bsky.social
Fearless
@fearless8.bsky.social
纯粹为我自己的表达。女权。我喜欢动物,植物,艺术,和创伤治愈。以及语言和从各类学科角度对世界的思考。在某个国家的经历对我而言只是认识我自己和世界的过程,凡事不是黑或白,而更多是多彩的灰。所有的表达都有context, 别对号入座。
我认为追星反映的问题多过爱男,它是一种无条件母爱的表演,给出的实际上是自己想要的,她们无法直接爱自己;它是创伤的强迫性重演,一些人会以母父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偶像,一边花钱一边辱骂、试图通过舆论控制,而见到真人得不到眼神就马上伤心脱粉,也是一种得不到爱的创伤,相反地无限原谅包容丑闻也是;
我认为在追星之中展现的病态问题是追星人本身心理问题的体现,例如生活空虚,没有自我,没有爱好,没有支持系统,以及抑郁、创伤,甚至是心理扭曲等等。
March 31, 2025 at 1:46 PM
打开旧手机惊奇地发现初到异国他乡时包括出行这样简单寻常的小事,也是一件会被写进待办的需要搜集信息去解决的事项。与那时的我相比,我简直成长了太多。成长就这样细微地悄无声息地积累,因此也许被当作理所当然。没有人用摄像机将我的生活拍成纪录片,没有人为我写传记,平凡的我断断续续地、碎片化地记录着自己,偶然回头发现已经走了好远。
March 31, 2025 at 1:10 PM
在中国待那段时间鼻炎和寻麻疹都犯了,离开中国就好了。
February 23, 2025 at 1:58 PM
月经女神降临,欢庆🎉
发现同一个关于月经的问题问GPT, 用中文问它推荐的食物是“补充铁质和温补食物”,推荐了红枣、枸杞、鸡蛋、牛肉、温热的汤。
而用英文问给的建议是”Hydration & iron-rich foods: Red meats, leafy greens, and vitamin C help keep your blood healthy.”
感觉还是英文的库更好。
另外最近发现1.GPT会实时模仿我的语言习惯2.也会犯语法和逻辑错误,3.会根据我一两句话过多推论4.在进行两者比较时倾向于“捧一踩一”(我实在没找到更好的词形容)5.GPT非常有幽默感。
February 23, 2025 at 5:54 AM
碰巧翻到以前还在洼地时写的东西,为自己已经住上dream house感到高兴,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以及成长并不是线性的。在这个时间点回头真的很有意思。
February 21, 2025 at 2:48 PM
中国医护面对巨大的样本量,在技术方面大概确实是全球顶尖的。疑难杂症可能在中国也不小众。并且24/7随时有人待命。
但这也意味着医护人员遭受的严重剥削。医患关系紧张,面临医闹的风险。现在许多地方开始回收14-19年的夜班工资、补贴、疫情补贴,基层人员通宵夜班80块,疫情补贴几千块也被强行“退款”,从还未发的工资中扣除。同时集采药的推行和进口药强制退出医保医院也使医疗质量大打折扣。
总结,如果不是已经身体差到需要24小时监护、可能随时需要急诊急救,就没必要眼馋洼地的人口红利带来的医疗便利。爱护身体预防,拿身份享受发达国家医疗是更优选。
February 17, 2025 at 4:53 PM
将爱自己和消费主义挂钩的结果就是资金积累大大减速,甚至负债,而居住空间也被时尚垃圾占据。各类人群都有其对应的消费主义陷阱和话术。要与之抗衡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消费观、金钱观,并且需要执行力、自控力。金钱观涉及到许多学科。而非常规消费行为涉及的不仅仅是显而易见的虚荣心、社交比较、焦虑、急于求成,还涉及到创伤、匮乏、空虚,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鬼,被金钱奴役的无良销售,也是一种异化的极致。但话说回来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并非一定过度消费的消费者是受害者,而销售是加害者
父系世界是以一种低级的状态勉强运行,这句话似乎能帮助我对很多问题感到释怀。有太多事情我觉得不该如此,而这个世界无暇顾及。
February 16, 2025 at 1:28 PM
GPT真的非常好,任何事都能给我答案,我的大脑十分受用,对我来说能理解事物就能省掉相当多的内耗。
近一个月内有两次我很疲累,并且能明显感觉这种累是来自子宫,于是问了GPT并从她那学到交感神经与子宫的联系,人应激时被触发战或逃反应,交感神经紧张,也可能会影响子宫导致小腹痛等症状。
感觉这种神经联系也挺合理的,自然而然女性在危险紧张的环境就会不生,并且也能相应控制月经,很科学。对身体的疼痛不适感知迟钝看似很适应现代世界,能当好牛马,而实际上并不好,是与自己的身体失联。据我观察与身体失联的人精神也被异化得很严重。
而女权思想(我所认可的)和冥想(mindfulness)是教人回到身体的。
February 16, 2025 at 1:07 PM
精米米饭的升糖指数87,和纳豆一起吃就降到56,难怪日本人长寿。
最近改善食谱中,发现吃高纤维粗粮真的更耐饿,而且血糖波动小根本不晕碳,举例,简简单单把白吐司换粗粮吐司的改变收益非常好👍🏻。
February 16, 2025 at 12:55 PM
按照中国人现在这个喝奶茶频率,再过几十年糖尿病发病率要赶上美国了(查了一下美国10.7%中国10.6%,看来马上赶英超美)。其实不太理解大众对奶茶的狂热,甚至一天一杯、两天一杯是非常寻常的。高糖的东西能带来多巴胺当然受欢迎,但是稍微了解一下成分就该有所克制吧。老中瓶装饮料的含糖量都让人惊掉下巴,别提没成分表的奶茶了,谁知道放了些什么。真的不理解老中人知道了食品安全问题还是照吃不顾并且自嘲纯添加0天然的心理过程。有这样的忍耐力,老中人什么苦都能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呀!😁👍🏻
February 7, 2025 at 6:32 AM
杜绝拐卖妇女和强奸,贫困人口不就自然消除了。非要逼年轻教师下乡给老光棍送东西。完全是浪费人力物力。这根本不是为了消除贫困,而是单纯为了维稳。
February 5, 2025 at 2:27 PM
小时候我很喜欢城市,因为城市比县城和农村干净整洁,人口素质高。
但是从我在中国城市工作过之后我就不再喜欢城市了,看向写字楼,就想到办公室小小一格工作台,就可能困住一个人十年二十年。看向住宅楼,就想到房贷和烂尾房、收不到工钱的工人。在城市里踩共享单车,就会害怕被压榨到不要命飙车的外卖员创到我。
每个人都在为“活着”奔波,他们被写入要传宗接代买房买车的爱国民族主义working bee程序。钱能奴役他们。而城市是金钱所在,很少有人真的爱他所在的城市。
February 5, 2025 at 11:03 AM
很多出口的商品,在国外中超才能见到,在国内即使愿意花这个价也买不到。而其他国家卖到中国的产品却不会是中国特供。
在中国愿意花钱也难有生活品质,并且空气水土壤人都有毒,我说的一点也没错。
February 5, 2025 at 10:42 AM
弱是驴的武器,更加虐待自己是驴对世界的威胁。她们拿命做赌注,去乞讨爱。
大s生完孩子被老公汪小菲说胖,她就一周瘦二十斤(她说她心脏没法运动,猜想是通过减肥药拉肚子拉脱水)。
她说昨天老公又问我上称没,我真的很气,他真的不懂,他真是不要命了。采访驴也很懂她,说他要你瘦,你就瘦给他看。(意思是这样虐待自己是她对汪小菲的报复😅🙂‍↔️🙄)
明明不要命的是她自己。
February 5, 2025 at 10:25 AM
突然想起大学军训的时候,因为初到新环境不适应加上受不了那种服从性测试,当时气温也确实最高达到四十度以上,身体感觉不舒服,去看校医,说我是想家想的,但还是给我开了一天假条。
还有高中的时候,发烧都烧糊涂了,去看校医说我没事。
刷到一条帖子吐槽校医,才突然想起这事。帖子还带着搞笑tag。但这其实就是草菅人命,有病要么硬扛要么校外就医或靠救护车,那种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故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而学校甚至还会作为校运动会的场所。
但老中就是这样,建筑工程安全靠p图的地方,大多人活下来都是侥幸在赌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现在美国也是这样了,可能整个父权世界都是这样草台班子。
February 3, 2025 at 9:11 PM
驴只有确实没能力也确实瞧不起自己才会觉得自己赌赢了。
February 3, 2025 at 6:26 PM
之前这条里面很多老中式“赢麻了”的观点都是来自英国报姐的视频。最近又刷到她,已经回国很久,并且卖了号重新起了两个号,一个接着做时评,一个在新疆盖木屋。看了半天她“治愈”的生活,始终不能理解这种选择。租了宅基地在新疆盖自己审美的房子做数字游民(这句有部分还是挺美好的),生活中能见到的是一些村民,大多是中老年男人,这哥那哥的。一直在想她怎么可能跟这些人聊得来。看着看着才在评论区发现合着是跟男友同居,视频都男的拍的,而且还开始暗戳戳让他出镜了😅早说嘛你,你要是爱国又爱当驴,这就特别说得通。我寻思是独居爱猫女呢,真是高看你了嗷。
洛杉矶山火说明投保还得投大公司啊,小公司肯定要破产了(当然大公司也可能为了逃避巨额赔偿设法宣布破产)。看来保险的保险程度也是相对的,但基础的必须的保险还是很值得投的。好奇后续保险公司怎么处理,而且我更好奇普通人能否得到保障。那些好莱坞巨富随随便便开场演唱会钱就回来了,而且富人都是互相袒护的。
有人拿中国在五千米海拔地震出警速度来“赢”。但是最近那个水泥罐车事故,显然谁也不会得到赔偿,包括之前重庆莫名其妙的人工降雨洪灾也是。储水不足导致消防员到了也无法灭火确实很令人失望,但是我觉得一件事要比较就要全面的比较。拿一点来比另一点就是逻辑谬误。你说中国出警极速,但你愿意做一个被压榨到那个程度的工人吗?
February 3, 2025 at 5:00 PM
推特太劝退了,每次发推第一个赞都是黄推机器人,而且每次必有破防小屌子来犯贱,搞得我都形成条件反射了,一有评论我就觉得会是负面评论😅。
February 3, 2025 at 4:07 PM
大s去世了,可能因为年龄差,加上确实对她们姐妹那一套不感兴趣(美白要白成纸、康熙来了跟每个女嘉宾雌竞),一直没怎么关注她们。但去年时不时在抖音刷到她们二十岁出头时一起的综艺片段,只有她俩聊天,感觉很有意思,因为年轻所以更侧重姐妹情和女性友谊更自由,但显然那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婚前阶段。从小s结婚开始就变了很多。
令我惊奇的是大s竟有过“不婚主义”的时期,她说结婚会被管会被家暴,等等,列出许多理由,甚至买好了跟妈妈一起养老的房子。但其实她一直很想结婚生孩子,这种不婚可能反而是因为太想结婚。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早逝出局令人惋惜,下面来说说可能导致她早逝的因素
February 3, 2025 at 5:16 AM
最近看到了讽刺心理学的老中脱口秀、段子、和网络评论。一方面是被诊断的人自己认知失调,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有病”。另一方面医生也很离谱,竟然会跟患者说一般是有钱有闲聪明的人才会双相这种话(当然这也可能是患者一面之词,或者老中医生确实水平不行,应该两种情况都有)。
观感:精神病院里患者在玩过家家互相诊断。
老中人的原生家庭创伤、高考创伤都是普遍存在的generational trauma, 就像战争一样,这并不意味着被诊断就是被侮辱了。因为诊断花了两百块就觉得不值也的确就是不配得,诊断得一点没错。
老中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真的好低,第三世界一点没错。
February 1, 2025 at 3:24 PM
看《飘》的影评看到一句话,拥有土地的人才会思念一片土地。出现的背景是说斯佳丽一直被当作未来继承人。
很认同,同时也令我想起绝大多数老中人在讨厌催婚讨厌没边界感亲戚的同时,又主动积极地回家过年,甚至说自己需要故乡、说过年是花三百多天织五六天的梦。斯德哥尔摩?
尤其是年轻女性,不受尊重认可,回家做免费劳动力,被打压一番,被逼去相亲,一年到头几天休息日就这么没了,给红包还会损失钱。可能对老中人来说折磨和痛苦才是爱。
February 1, 2025 at 3:14 PM
诺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在知道二婚老公猥亵过至少三名女童(包括她一婚的亲生女儿),并且怀疑他可能杀过一个女童的情况下,选择了跟他复合。并且她不会开车,在女儿成年搬走后跟爱丽丝门罗说你来的话不要带娈童犯来时,她竟然说这不方便。女儿于是当即跟她断联。但即便女儿二十多年几次报警,最终男的也只被判两年缓刑。并且全家人,包括女儿,一起维护了爱丽丝门罗的名声,现在在她死后三年才联系媒体。
这固然牵扯到太多太大的利益,女儿从九岁事发时就被包括生父在内所有家人阻拦,让她瞒着爱丽丝。并且生父和继父都污名化她,试图把事情的严重性轻量化。她成年后选择做反家暴的工作,显然也是为了给予受害者所必须的支持。
February 1, 2025 at 12:39 PM
生活中遇到的小动物都很喜欢我,包括猫狗、鸟类、鼠鼠类。我认为动物就是很有灵性,它瞬间就感知到我是一个动物友好的人类。人类在大脑进化后反而因为过于相信大脑,以及远离了自然,失去了生物本能,变得容易被文字、概念、标签、地位、头衔所震慑和困住。而我从来没有搞过老中人那一套必须造神/毁神、崇拜/祛媚、不是粉丝就是黑粉。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行为,是不是他们在强权与洗脑之下习惯了个人崇拜、邪教、寻爹/弑父/弑母。我和一个人认识不需要查户口似的盘问,更不会盘问完就无话可说。我能通过自然的对话感知事实,当然我的判断也并不是永远准确。
February 1, 2025 at 8:23 AM
对我来说不能理解一件事我就倾向于感到困惑、甚至愤怒,而GPT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这对我来说很省脑力。并且包括和GPT对话,以及发出推文,对我来说都是有一个地方安放我的思绪,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大脑后台运行的程序。写出要做的事(to do list)也是有同样的功效。
January 31, 2025 at 5:12 PM
新年大家总是祝人万事如意,其实事事都如意是不可能的,也未必是绝对的好事。而且有时事情会有转折,比如说在尝试过后、得到过后发现不合适自己,或是事情并未如意,但最终的结果反而更合适自己。
与其说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不如说事情肯定不会永远按照预料和计划发展,因为随机性是宇宙的基本属性。有种时间观认为在每一个产生不确定性的瞬间都分裂出新的时间线,由此来看我们只是碰巧走到了此刻的世界。
与其祝人所有事都顺心,不如祝愿人有勇气面对和接纳一切。
January 31, 2025 at 3:0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