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stilljade.bsky.social
@stonestilljade.bsky.social
太恶心了,战场上会死多少人啊!
人血馒头。
美国一家小枪店拿到了乌克兰10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和千万欧元预付款,一颗子弹都没有交付 caus.com/all-articles...

《金融时报》披露,乌克兰在军备采购上浪费了数亿美元,这笔预付款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个事件似乎是因为乌克兰为了对抗入侵,不得不从任何愿意提供帮助的地方紧急采购弹药造成了混乱。

如今,一名美国联邦法官已判令OTL偿还全部金额,并支付利息及法律费用,总金额超过2000万欧元。

《金融时报》看到的这份2022年6月的合同显示,乌克兰当时订购的是一批数量惊人的弹药:1000万发23毫米高射炮弹、5.6万枚“冰雹”火箭弹、2.4万枚迫击炮弹,以及大量其他苏式弹药。
October 27, 2025 at 11:28 AM
Reposted
荷兰留学生胡洋疑因“言论问题”遭中共当局以“寻衅滋事罪”抓捕,办案单位为郑州市二七区公安局,胡洋被关押在郑州市第三看守所。目前,胡洋在荷兰留学的学校已经开学,而自2025年7月26日,郑州警方已将胡洋羁押3个月,已导致胡洋无法按时入学,其在荷兰留学的个人事务皆无法处理,胡洋母亲因此不得不在网上发帖公开呼吁。https://wqw2010.blogspot.com/2025/10/blog-post_26.html @chrdnet.bsky.social
October 27, 2025 at 7:37 AM
Reposted
之前关注的一个卧床残疾人姐姐,在她的字里行间看不到一点希望。特别不容易的是,她躺着还努力制作工艺品售卖、维持家里人和猫的生存。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在科学养猫,为猫治病,给猫吃处方粮。如果大家有喜欢的串珠作品可以找她下单,也可以拿图定制。她也在帮村里售卖农产品。
October 27, 2025 at 10:45 AM
Reposted
所以我一直說,國內那座海下的冰山,一定巨恐怖😱
迷奸女性的犯罪不是个体现象,只是因为隐蔽比较难发现。这些人渣是成群结队的,太恶心了!
这三个跨国迷奸嫌犯竟是一个群聊的?
法兰克福、柏林、洛杉矶
mp.weixin.qq.com
October 24, 2025 at 4:07 AM
终于读完了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这本书,看的过程中真的是在幻视国内的一些厌女现象,以及韩男中男的真的是互照镜子,怎么能说的话也是一摸一样的“月经怎么不能憋着”。
October 25, 2025 at 11:26 AM
去香港玩的时候发现街道有挂红色标语,当时心里真的是fuck,真是越来越近了。
October 4, 2025 at 10:55 AM
整理衣服时候发现了以前舍不得丢掉的衣服,试穿了一下竟然又可以穿进去了,其中有一条今年很流行的灰裤子,感觉自己省了好几百,不用买这种裤子了,果然时尚是个圈。
收拾衣柜体悟出衣服真的穿不烂,加上我瘦回了6、7年前的体重,虽然肉不比以前紧实了,但好多衣服都可以再穿,确实让我觉得人不用拥有很多衣服,尤其是上班之后穿来穿去就是那么几件,怎么舒服怎么来。
现在极少的买衣服的情况都会更加注重面料和做工,少而精。
October 4, 2025 at 10:44 AM
最近官方又在打击耽美作品,很多耽美广播剧都下架了,看到很多人在怪最近在海外播的耽美剧闹大了导致上面出手,就觉得好笑,怪天怪地就是不怪房间里的大象。
September 26, 2025 at 12:26 PM
国庆哪里也不去,打算就在家里看小说吃好吃的度过这个假期,人实在太多了,再也不想经历堵在人群中半小时的差点窒息的恐怖危机了。
还是自己的狗窝好。在家呆着就很幸福了。不用上班就很幸福了🥰。
September 26, 2025 at 10:59 AM
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了,还没开始双十一就已激情消费了好几笔,可想而知接下来我有多疯狂,好像每次出去旅行回来后都会陷入购物的热情中,可能是那些地方太好逛了,产生的后遗症还没散去。
September 26, 2025 at 10:56 AM
胃酸反流还是没好全,错过了外卖大战,倒是省了不少钱,希望快点好起来吧,还想着和朋友出去玩吃吃喝喝呢!
September 3, 2025 at 11:31 AM
Reposted
科 · 普

鉴于男的正在声张“在公众场合打飞机的合法权利”

以及“如果男的只是对着你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女的就说是性骚扰,是女的太敏感了”

请不要被这些话术带跑偏。

这类行为,在所有的正常国家,都被明确定义为性骚扰,甚至构成刑事犯罪。

请女性也不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也无须解释是什么造成了自己敏感。

这恰恰证明不是女性太过“敏感”,而是不够敏感——以至于这种行为在祖国居然不是性骚扰。

女性的沉默与辩解,才是祖国社会规训的目标。

举例瑞典👇

1/
August 15, 2025 at 8:15 AM
Reposted
但他們均表明,無從得悉黎智英現時的囚禁安排。他的氣窗或然被封密,致使他在囚室中未能接觸自然陽光。

《日經亞洲》周三(13日)刊登黎崇恩的專訪,提到黎智英被關押在一個狹小、密閉的水泥牢房內已近 1,700 日,無法接觸自然陽光或新鮮空氣,每天 23 小時被迫忍受極端溫度和濕度,指他體重大幅下降,「已沒有人可叫他肥佬黎了。」

黎崇恩亦向《BBC》中文提到,父親時日無多。
August 16, 2025 at 2:06 AM
Reposted
《Children》 期刊:殘障儿童被认定为虐待受害者的概率是非殘障儿童的 6.2 倍

www.mdpi.com/2227-9067/12...

说这些不是为了苛责父母,而是提醒大家一个严肃的事实:当社会默认父母是最辛苦、最无辜的一方时,孩子的处境往往被遮蔽。

尤其在中国,文化惯性让我们习惯性地把共情放在父母而不是孩子身上。再叠加上“养特殊孩子更辛苦”的常识性理解,就更容易形成一个盲区:父母是特殊孩子的天然受害者。

不是的啊!!!!!

要看见这些无法发出自己声音的孩子啊!!!!!

理解父母辛苦和明确父母责任不矛盾的啊!!!

当父母vs孩子,孩子永远是要被优先保护的啊!!!
www.mdpi.com
August 16, 2025 at 7:43 AM
Reposted
你祖国太好笑了

妹子被渣男偷拍发上网,不保护妹子,反而把人妹子开除,还连名带姓挂出来

就这么个破国
July 13, 2025 at 3:27 AM
最近在看“拼团人生”,两位女性一起买房同居的生活,打开书前是有一些期待的,对于同居人之间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和家务事承担吵架那几个章节写得特别好,脱离了主流的异性婚姻的同居,也会有冲突,果然和人住在一起不仅是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但没有冲突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和谐共处,忍下自己的委屈回避问题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冲垮关系的巨浪,看完之后对”吵架“有了新的见解。
June 19, 2025 at 12:27 PM
希望身体快点好起来,我要大吃特吃!
June 14, 2025 at 10:19 AM
Reposted
百色男教师性侵女学生致其自杀的新闻,大家应该都看到了。

我根据新闻和女生续写的一些文字,拼凑出了她的人生碎片。

她的父母在她6岁时离婚,她跟着爸爸长大。

她的爸爸一个月工资1500,要帮脑出血的伯父借钱治病,每个月还要帮伯父还3000元贷款。

她自述初中就开始抑郁,但2017年中考时,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

从上了高中后,她的日记里开始频繁出现绝望的文字——她被班主任唐毓文性侵了。她开始自残。

那年她才15岁。

2019年,她确诊重度抑郁。

2020年高考前一天,她突然撕烂了准考证。

2021年,她复读后以同学们认为没有发挥出来的高分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

1/
February 14, 2025 at 10:43 AM
Reposted
分享一套朋友做的poster。是把六四纪念和所有其他平权运动结合的主题 www.instagram.com/p/DKVnr6QAGh_/

白纸也好六四也好,与其把这些全民反抗当成“某些亲历者又双叒叕说自己当年多不容易”的时机,不如当作思考“平权运动本身应该怎么做”的时机。而且,从宣传效果来说,放在平权运动本身这个背景里都显得六四更燃更高大上了

(但是老民运看见把六四和LGBTQ+/巴勒斯坦问题放在一起会暴跳如雷。不只是民阵成员言语羞辱跨性别那次。周锋锁甚至打电话让别人删掉年轻人做的纪念六四时提到巴勒斯坦的视频)

一共五张加一张浓缩版。这里先放四张,最后一张和浓缩版在评论里
June 1, 2025 at 12:51 AM
Reposted
截至目前,海棠作者還沒有被放過
狗群友辣評本次橄欖/鞭屍海棠作者行動
June 1, 2025 at 7:57 AM
Reposted
活該
May 21, 2025 at 11:36 PM
Reposted
因爲發佈蒲城的視頻,昨天的油管賬號被長期限流。
1月6日,陕西蒲城民众“反霸凌要真相”示威升级,上万人突破警察封锁,再次冲入学校,砸毁了部分学校设施,围殴了校长。目前,事件仍在发展之中,详情请关注我们稍后的记录视频。
May 22, 2025 at 2:00 AM
人性都没了
中式恐怖故事。
May 20, 2025 at 11:11 AM
Reposted
‼️她最一针见血的看法:不惜一切代价停战的和平不是真和平,是绥靖
‼️突发: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布瑞克辞职

布瑞克表示:无法认同川普政府乌克兰政策,辞职是我职责。
她指责川普政府,把向乌克兰施压放在首位,而不是对抗克里姆林宫

她表示:历史一次一次教育我们绥靖政策无法带来安全、和平、与繁荣 而是带来更多战争与苦难。

*令人敬佩的女士
⚡️ 'It was my duty to step down' — Former US Ambassador to Ukraine confirms resignation over Trump's policy.

Former U.S. Ambassador to Ukraine Bridget Brink accused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of prioritizing pressure on Ukraine, the victim of Russia's war, rather than confronting the Kremlin.
May 16, 2025 at 6:42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