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un Shen
@shenbolun.bsky.social
An artist, an activist, a father who rebels and aims to react.
3/3
内容涵盖:
• 全球英语变体(非洲、南亚、东南亚、欧洲等)
• 非母语者的权力关系与后殖民语境
• 艺术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
• 如何用“非标准英语”表达艺术与政治
课程中,教师与参与者互相展示自己的“口音英语”,并通过写作、视频与发声练习集体制造新语法、新用法、新口音。它不是教你如何“变得更像英国人/美国人”,而是教你如何坚持你自己的英语。
影响:该项目已:被 DAI、HKW Berlin、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采用为课程,形成公开文本、教学工具包与网络平台,成为艺术界讨论“语言政治”的重要案例。它不仅培养说话的能力,更培养说话的权利。
内容涵盖:
• 全球英语变体(非洲、南亚、东南亚、欧洲等)
• 非母语者的权力关系与后殖民语境
• 艺术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
• 如何用“非标准英语”表达艺术与政治
课程中,教师与参与者互相展示自己的“口音英语”,并通过写作、视频与发声练习集体制造新语法、新用法、新口音。它不是教你如何“变得更像英国人/美国人”,而是教你如何坚持你自己的英语。
影响:该项目已:被 DAI、HKW Berlin、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采用为课程,形成公开文本、教学工具包与网络平台,成为艺术界讨论“语言政治”的重要案例。它不仅培养说话的能力,更培养说话的权利。
November 8, 2025 at 5:35 AM
3/3
内容涵盖:
• 全球英语变体(非洲、南亚、东南亚、欧洲等)
• 非母语者的权力关系与后殖民语境
• 艺术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
• 如何用“非标准英语”表达艺术与政治
课程中,教师与参与者互相展示自己的“口音英语”,并通过写作、视频与发声练习集体制造新语法、新用法、新口音。它不是教你如何“变得更像英国人/美国人”,而是教你如何坚持你自己的英语。
影响:该项目已:被 DAI、HKW Berlin、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采用为课程,形成公开文本、教学工具包与网络平台,成为艺术界讨论“语言政治”的重要案例。它不仅培养说话的能力,更培养说话的权利。
内容涵盖:
• 全球英语变体(非洲、南亚、东南亚、欧洲等)
• 非母语者的权力关系与后殖民语境
• 艺术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
• 如何用“非标准英语”表达艺术与政治
课程中,教师与参与者互相展示自己的“口音英语”,并通过写作、视频与发声练习集体制造新语法、新用法、新口音。它不是教你如何“变得更像英国人/美国人”,而是教你如何坚持你自己的英语。
影响:该项目已:被 DAI、HKW Berlin、Gerrit Rietveld Academie 采用为课程,形成公开文本、教学工具包与网络平台,成为艺术界讨论“语言政治”的重要案例。它不仅培养说话的能力,更培养说话的权利。
2/3
Englishes MOOC提出反击:世界上不存在单一的英语,只有无数种Englishes。错误不是缺陷,而是创造新的语言政治与文化身份的开端。
行动执行:该项目以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形式开展,面向艺术学生及年轻创作者。课程主题包括英语变体、语音学、后殖民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等。 参与者不需要“流利或母语级”英语,而是被鼓励理解并运用英语的多样性。课程由不同语言背景的教师“表演”不同类型的英语,并通过视频、音频、文本材料开展教学。 项目首次试点周期为2019年3月12日起,持续六周。 这是一门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首次于 2019年推出,并在多个艺术学院试点。
Englishes MOOC提出反击:世界上不存在单一的英语,只有无数种Englishes。错误不是缺陷,而是创造新的语言政治与文化身份的开端。
行动执行:该项目以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形式开展,面向艺术学生及年轻创作者。课程主题包括英语变体、语音学、后殖民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等。 参与者不需要“流利或母语级”英语,而是被鼓励理解并运用英语的多样性。课程由不同语言背景的教师“表演”不同类型的英语,并通过视频、音频、文本材料开展教学。 项目首次试点周期为2019年3月12日起,持续六周。 这是一门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首次于 2019年推出,并在多个艺术学院试点。
November 8, 2025 at 5:35 AM
2/3
Englishes MOOC提出反击:世界上不存在单一的英语,只有无数种Englishes。错误不是缺陷,而是创造新的语言政治与文化身份的开端。
行动执行:该项目以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形式开展,面向艺术学生及年轻创作者。课程主题包括英语变体、语音学、后殖民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等。 参与者不需要“流利或母语级”英语,而是被鼓励理解并运用英语的多样性。课程由不同语言背景的教师“表演”不同类型的英语,并通过视频、音频、文本材料开展教学。 项目首次试点周期为2019年3月12日起,持续六周。 这是一门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首次于 2019年推出,并在多个艺术学院试点。
Englishes MOOC提出反击:世界上不存在单一的英语,只有无数种Englishes。错误不是缺陷,而是创造新的语言政治与文化身份的开端。
行动执行:该项目以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形式开展,面向艺术学生及年轻创作者。课程主题包括英语变体、语音学、后殖民语言、职业语言、发明语言等。 参与者不需要“流利或母语级”英语,而是被鼓励理解并运用英语的多样性。课程由不同语言背景的教师“表演”不同类型的英语,并通过视频、音频、文本材料开展教学。 项目首次试点周期为2019年3月12日起,持续六周。 这是一门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首次于 2019年推出,并在多个艺术学院试点。
1/3
行动:Englishes MOOC
艺术家:Nicoline van Harskamp(荷兰)
合作:Sandberg Institute、DAI Dutch Art Institute、HKW Berlin 等
背景:英语在全球艺术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它被用作教学语言、出版语言、展览语言。非母语的艺术家往往被迫以“母语或接近母语的英语”来参与国际艺术语境。Englishes MOOC 是基于这样一个反思:既然“英语作为工具”已成为全球化艺术交流的通道,那么谁在使用这种工具?以什么方式?母语标准应当成为唯一衡量?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Englishes MOOC
艺术家:Nicoline van Harskamp(荷兰)
合作:Sandberg Institute、DAI Dutch Art Institute、HKW Berlin 等
背景:英语在全球艺术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它被用作教学语言、出版语言、展览语言。非母语的艺术家往往被迫以“母语或接近母语的英语”来参与国际艺术语境。Englishes MOOC 是基于这样一个反思:既然“英语作为工具”已成为全球化艺术交流的通道,那么谁在使用这种工具?以什么方式?母语标准应当成为唯一衡量?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8, 2025 at 5:35 AM
1/3
行动:Englishes MOOC
艺术家:Nicoline van Harskamp(荷兰)
合作:Sandberg Institute、DAI Dutch Art Institute、HKW Berlin 等
背景:英语在全球艺术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它被用作教学语言、出版语言、展览语言。非母语的艺术家往往被迫以“母语或接近母语的英语”来参与国际艺术语境。Englishes MOOC 是基于这样一个反思:既然“英语作为工具”已成为全球化艺术交流的通道,那么谁在使用这种工具?以什么方式?母语标准应当成为唯一衡量?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Englishes MOOC
艺术家:Nicoline van Harskamp(荷兰)
合作:Sandberg Institute、DAI Dutch Art Institute、HKW Berlin 等
背景:英语在全球艺术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它被用作教学语言、出版语言、展览语言。非母语的艺术家往往被迫以“母语或接近母语的英语”来参与国际艺术语境。Englishes MOOC 是基于这样一个反思:既然“英语作为工具”已成为全球化艺术交流的通道,那么谁在使用这种工具?以什么方式?母语标准应当成为唯一衡量?
#全球艺术行动
3/3
行动后续:
虽然“买卖选票”从未真正完成,项目本身却成为一个关于民主、市场与法律关系的象征。
UBERMORGEN 后续将该项目及其产生的法律文件作为展览资料,在多个美术馆、媒体艺术机构展出。 因项目所引发的法律、政治与技术问题,UBERMORGEN 自己也在后期访谈中指出——若在今天尝试,因监控与法律环境已不同,将难以复制当年的效果。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后续:
虽然“买卖选票”从未真正完成,项目本身却成为一个关于民主、市场与法律关系的象征。
UBERMORGEN 后续将该项目及其产生的法律文件作为展览资料,在多个美术馆、媒体艺术机构展出。 因项目所引发的法律、政治与技术问题,UBERMORGEN 自己也在后期访谈中指出——若在今天尝试,因监控与法律环境已不同,将难以复制当年的效果。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1, 2025 at 6:21 PM
3/3
行动后续:
虽然“买卖选票”从未真正完成,项目本身却成为一个关于民主、市场与法律关系的象征。
UBERMORGEN 后续将该项目及其产生的法律文件作为展览资料,在多个美术馆、媒体艺术机构展出。 因项目所引发的法律、政治与技术问题,UBERMORGEN 自己也在后期访谈中指出——若在今天尝试,因监控与法律环境已不同,将难以复制当年的效果。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后续:
虽然“买卖选票”从未真正完成,项目本身却成为一个关于民主、市场与法律关系的象征。
UBERMORGEN 后续将该项目及其产生的法律文件作为展览资料,在多个美术馆、媒体艺术机构展出。 因项目所引发的法律、政治与技术问题,UBERMORGEN 自己也在后期访谈中指出——若在今天尝试,因监控与法律环境已不同,将难以复制当年的效果。 
#全球艺术行动
2/3
行动执行:
项目创建初期由学生James Baumgartner发起,之后其平台被 UBERMORGEN 接管运营。 网站宣称允许美国公民将自己的选票以最高竞价出售:“Bring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closer together.” 
在短时间内,13 个美国州对其发出临时禁令与法庭禁令,域名被要求关闭。 项目因此获得巨大媒体覆盖,CNN 专题、全球上千新闻报道,将其打造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媒体事件。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执行:
项目创建初期由学生James Baumgartner发起,之后其平台被 UBERMORGEN 接管运营。 网站宣称允许美国公民将自己的选票以最高竞价出售:“Bring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closer together.” 
在短时间内,13 个美国州对其发出临时禁令与法庭禁令,域名被要求关闭。 项目因此获得巨大媒体覆盖,CNN 专题、全球上千新闻报道,将其打造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媒体事件。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1, 2025 at 6:21 PM
2/3
行动执行:
项目创建初期由学生James Baumgartner发起,之后其平台被 UBERMORGEN 接管运营。 网站宣称允许美国公民将自己的选票以最高竞价出售:“Bring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closer together.” 
在短时间内,13 个美国州对其发出临时禁令与法庭禁令,域名被要求关闭。 项目因此获得巨大媒体覆盖,CNN 专题、全球上千新闻报道,将其打造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媒体事件。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执行:
项目创建初期由学生James Baumgartner发起,之后其平台被 UBERMORGEN 接管运营。 网站宣称允许美国公民将自己的选票以最高竞价出售:“Bring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closer together.” 
在短时间内,13 个美国州对其发出临时禁令与法庭禁令,域名被要求关闭。 项目因此获得巨大媒体覆盖,CNN 专题、全球上千新闻报道,将其打造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媒体事件。 
#全球艺术行动
1/3
作品:选票拍卖Vote-Auction
艺术团体:UBERMORGEN.COM(lizvlx & Hans Bernhard) 
行动背景:
2000 年美国总统选举(George W. Bush vs Al Gore)引发对选举机制、公平性及金钱影响力的全球关注。UBERMORGEN 在此语境下发起 Vote-Auction,作为一种网络行为艺术/媒体黑客实验,旨在把“选票”这个民主制度中最神圣的单位,直接放入市场交易机制。 
#全球艺术行动
作品:选票拍卖Vote-Auction
艺术团体:UBERMORGEN.COM(lizvlx & Hans Bernhard) 
行动背景:
2000 年美国总统选举(George W. Bush vs Al Gore)引发对选举机制、公平性及金钱影响力的全球关注。UBERMORGEN 在此语境下发起 Vote-Auction,作为一种网络行为艺术/媒体黑客实验,旨在把“选票”这个民主制度中最神圣的单位,直接放入市场交易机制。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1, 2025 at 6:21 PM
1/3
作品:选票拍卖Vote-Auction
艺术团体:UBERMORGEN.COM(lizvlx & Hans Bernhard) 
行动背景:
2000 年美国总统选举(George W. Bush vs Al Gore)引发对选举机制、公平性及金钱影响力的全球关注。UBERMORGEN 在此语境下发起 Vote-Auction,作为一种网络行为艺术/媒体黑客实验,旨在把“选票”这个民主制度中最神圣的单位,直接放入市场交易机制。 
#全球艺术行动
作品:选票拍卖Vote-Auction
艺术团体:UBERMORGEN.COM(lizvlx & Hans Bernhard) 
行动背景:
2000 年美国总统选举(George W. Bush vs Al Gore)引发对选举机制、公平性及金钱影响力的全球关注。UBERMORGEN 在此语境下发起 Vote-Auction,作为一种网络行为艺术/媒体黑客实验,旨在把“选票”这个民主制度中最神圣的单位,直接放入市场交易机制。 
#全球艺术行动
3/4
行动执行:
在英国多个城市的街头大幅张贴,同时在线商店售卖签名开放版海报,所有收益捐给两家公益组织:Refugee Council 与 Revoke。 
后续延伸:
作品于 2024 年重新进入街头,并扩大为名人系列,展示英国文化核心由移民共同塑造。
2025年,10月,伦敦一块大型广告牌中出现了知名歌星 Dua Lipa(科索沃难民后裔)的影像,作为该 “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活动的一部分。该牌由行动团体 Everyone Hates Elon 发起,以该项目作为灵感,强调移民在英国文化中的贡献。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执行:
在英国多个城市的街头大幅张贴,同时在线商店售卖签名开放版海报,所有收益捐给两家公益组织:Refugee Council 与 Revoke。 
后续延伸:
作品于 2024 年重新进入街头,并扩大为名人系列,展示英国文化核心由移民共同塑造。
2025年,10月,伦敦一块大型广告牌中出现了知名歌星 Dua Lipa(科索沃难民后裔)的影像,作为该 “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活动的一部分。该牌由行动团体 Everyone Hates Elon 发起,以该项目作为灵感,强调移民在英国文化中的贡献。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9, 2025 at 6:51 PM
3/4
行动执行:
在英国多个城市的街头大幅张贴,同时在线商店售卖签名开放版海报,所有收益捐给两家公益组织:Refugee Council 与 Revoke。 
后续延伸:
作品于 2024 年重新进入街头,并扩大为名人系列,展示英国文化核心由移民共同塑造。
2025年,10月,伦敦一块大型广告牌中出现了知名歌星 Dua Lipa(科索沃难民后裔)的影像,作为该 “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活动的一部分。该牌由行动团体 Everyone Hates Elon 发起,以该项目作为灵感,强调移民在英国文化中的贡献。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执行:
在英国多个城市的街头大幅张贴,同时在线商店售卖签名开放版海报,所有收益捐给两家公益组织:Refugee Council 与 Revoke。 
后续延伸:
作品于 2024 年重新进入街头,并扩大为名人系列,展示英国文化核心由移民共同塑造。
2025年,10月,伦敦一块大型广告牌中出现了知名歌星 Dua Lipa(科索沃难民后裔)的影像,作为该 “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活动的一部分。该牌由行动团体 Everyone Hates Elon 发起,以该项目作为灵感,强调移民在英国文化中的贡献。
#全球艺术行动
2/4
行动背景:
Jeremy Deller 于 2020 年疫情封锁期间最初推出“Thank God for Immigrants”海报,向疫情期间关键岗位上的移民工作者致谢。该海报采用彩虹渐变背景、黑体文字,简洁却直击社会。随后,2024 年与 Flying Leaps 合作将该图像再度进入英国街头、线上商店,通过限量版印刷和街头大幅广告形式筹款支持难民与移民权益组织。 
英国自脱欧以来移民议题成为公共辩论焦点。在疫情期间,许多移民成为公共系统的核心支撑力量,但其贡献常被忽视。Deller 的这件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问:当移民拯救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否能说一句“谢谢”?
行动背景:
Jeremy Deller 于 2020 年疫情封锁期间最初推出“Thank God for Immigrants”海报,向疫情期间关键岗位上的移民工作者致谢。该海报采用彩虹渐变背景、黑体文字,简洁却直击社会。随后,2024 年与 Flying Leaps 合作将该图像再度进入英国街头、线上商店,通过限量版印刷和街头大幅广告形式筹款支持难民与移民权益组织。 
英国自脱欧以来移民议题成为公共辩论焦点。在疫情期间,许多移民成为公共系统的核心支撑力量,但其贡献常被忽视。Deller 的这件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问:当移民拯救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否能说一句“谢谢”?
October 29, 2025 at 6:51 PM
2/4
行动背景:
Jeremy Deller 于 2020 年疫情封锁期间最初推出“Thank God for Immigrants”海报,向疫情期间关键岗位上的移民工作者致谢。该海报采用彩虹渐变背景、黑体文字,简洁却直击社会。随后,2024 年与 Flying Leaps 合作将该图像再度进入英国街头、线上商店,通过限量版印刷和街头大幅广告形式筹款支持难民与移民权益组织。 
英国自脱欧以来移民议题成为公共辩论焦点。在疫情期间,许多移民成为公共系统的核心支撑力量,但其贡献常被忽视。Deller 的这件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问:当移民拯救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否能说一句“谢谢”?
行动背景:
Jeremy Deller 于 2020 年疫情封锁期间最初推出“Thank God for Immigrants”海报,向疫情期间关键岗位上的移民工作者致谢。该海报采用彩虹渐变背景、黑体文字,简洁却直击社会。随后,2024 年与 Flying Leaps 合作将该图像再度进入英国街头、线上商店,通过限量版印刷和街头大幅广告形式筹款支持难民与移民权益组织。 
英国自脱欧以来移民议题成为公共辩论焦点。在疫情期间,许多移民成为公共系统的核心支撑力量,但其贡献常被忽视。Deller 的这件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问:当移民拯救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否能说一句“谢谢”?
1/4
项目: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艺术家:Jeremy Deller(英国)& Flying Leaps(公共艺术行动平台)
Flying Leaps 是英国伦敦发起的视觉行动平台,其宗旨为“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展示卓越艺术作品,并借助街头海报让视觉激发社会反思”。平台秉持:“艺术不仅在画廊里,而应走向街头、走向大众”。 
#全球艺术行动
项目: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艺术家:Jeremy Deller(英国)& Flying Leaps(公共艺术行动平台)
Flying Leaps 是英国伦敦发起的视觉行动平台,其宗旨为“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展示卓越艺术作品,并借助街头海报让视觉激发社会反思”。平台秉持:“艺术不仅在画廊里,而应走向街头、走向大众”。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9, 2025 at 6:51 PM
1/4
项目: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艺术家:Jeremy Deller(英国)& Flying Leaps(公共艺术行动平台)
Flying Leaps 是英国伦敦发起的视觉行动平台,其宗旨为“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展示卓越艺术作品,并借助街头海报让视觉激发社会反思”。平台秉持:“艺术不仅在画廊里,而应走向街头、走向大众”。 
#全球艺术行动
项目: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艺术家:Jeremy Deller(英国)& Flying Leaps(公共艺术行动平台)
Flying Leaps 是英国伦敦发起的视觉行动平台,其宗旨为“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展示卓越艺术作品,并借助街头海报让视觉激发社会反思”。平台秉持:“艺术不仅在画廊里,而应走向街头、走向大众”。 
#全球艺术行动
4/4
后续:
2014 年,Bruguera 试图在 哈瓦那革命广场 重演该作品,邀请市民公开发言。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她被逮捕、拘押、护照被没收。之后,这一形式被世界各地艺术家和人权组织多次重新演绎,用作声援和抗议的象征。她自己也因此创立了 INSTAR(汉娜·阿伦特行动主义学院),继续推动“艺术即公民行动”的理念。
#全球艺术行动
后续:
2014 年,Bruguera 试图在 哈瓦那革命广场 重演该作品,邀请市民公开发言。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她被逮捕、拘押、护照被没收。之后,这一形式被世界各地艺术家和人权组织多次重新演绎,用作声援和抗议的象征。她自己也因此创立了 INSTAR(汉娜·阿伦特行动主义学院),继续推动“艺术即公民行动”的理念。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4, 2025 at 5:32 PM
4/4
后续:
2014 年,Bruguera 试图在 哈瓦那革命广场 重演该作品,邀请市民公开发言。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她被逮捕、拘押、护照被没收。之后,这一形式被世界各地艺术家和人权组织多次重新演绎,用作声援和抗议的象征。她自己也因此创立了 INSTAR(汉娜·阿伦特行动主义学院),继续推动“艺术即公民行动”的理念。
#全球艺术行动
后续:
2014 年,Bruguera 试图在 哈瓦那革命广场 重演该作品,邀请市民公开发言。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她被逮捕、拘押、护照被没收。之后,这一形式被世界各地艺术家和人权组织多次重新演绎,用作声援和抗议的象征。她自己也因此创立了 INSTAR(汉娜·阿伦特行动主义学院),继续推动“艺术即公民行动”的理念。
#全球艺术行动
3/4
含义:
她把作品命名为塔特林的低语#6,延续她的“低语系列”(Whisper Series),每件都以公众参与来探测“权力与个体”的边界。后来人们之所以称为“哈瓦那版本”,是因为该系列后来在 Tate Modern、Hammer Museum 等地多次再演,社交媒体以#YoTambienExijo 名义为其声援。而这次哈瓦那的首演在政治现实中显得尤为关键——它不是一场展览,而是一场测试社会耐受度的行动。
在该作品中,Bruguera 采用了一个象征:在发言者肩上放置白鸽,隐喻于 1959 年 1 月 8 日,卡斯特罗在哈瓦那革命胜利后第一次演讲时,一只白鸽落在其肩膀上的经典画面。
含义:
她把作品命名为塔特林的低语#6,延续她的“低语系列”(Whisper Series),每件都以公众参与来探测“权力与个体”的边界。后来人们之所以称为“哈瓦那版本”,是因为该系列后来在 Tate Modern、Hammer Museum 等地多次再演,社交媒体以#YoTambienExijo 名义为其声援。而这次哈瓦那的首演在政治现实中显得尤为关键——它不是一场展览,而是一场测试社会耐受度的行动。
在该作品中,Bruguera 采用了一个象征:在发言者肩上放置白鸽,隐喻于 1959 年 1 月 8 日,卡斯特罗在哈瓦那革命胜利后第一次演讲时,一只白鸽落在其肩膀上的经典画面。
October 24, 2025 at 5:32 PM
3/4
含义:
她把作品命名为塔特林的低语#6,延续她的“低语系列”(Whisper Series),每件都以公众参与来探测“权力与个体”的边界。后来人们之所以称为“哈瓦那版本”,是因为该系列后来在 Tate Modern、Hammer Museum 等地多次再演,社交媒体以#YoTambienExijo 名义为其声援。而这次哈瓦那的首演在政治现实中显得尤为关键——它不是一场展览,而是一场测试社会耐受度的行动。
在该作品中,Bruguera 采用了一个象征:在发言者肩上放置白鸽,隐喻于 1959 年 1 月 8 日,卡斯特罗在哈瓦那革命胜利后第一次演讲时,一只白鸽落在其肩膀上的经典画面。
含义:
她把作品命名为塔特林的低语#6,延续她的“低语系列”(Whisper Series),每件都以公众参与来探测“权力与个体”的边界。后来人们之所以称为“哈瓦那版本”,是因为该系列后来在 Tate Modern、Hammer Museum 等地多次再演,社交媒体以#YoTambienExijo 名义为其声援。而这次哈瓦那的首演在政治现实中显得尤为关键——它不是一场展览,而是一场测试社会耐受度的行动。
在该作品中,Bruguera 采用了一个象征:在发言者肩上放置白鸽,隐喻于 1959 年 1 月 8 日,卡斯特罗在哈瓦那革命胜利后第一次演讲时,一只白鸽落在其肩膀上的经典画面。
2/4
背景:
在作品现场,Bruguera 设立一个讲台、两个麦克风、一个扬声器朝内一个朝外,并由两名穿制服的“军人”站立于讲台两旁。观众被发放 200 台一次性闪光照相机,以拍摄行动过程。她邀请观众轮流登台,每人拥有 1 分钟 的发言权,代表在一般古巴公共空间中被削弱的“公共话语权利”。每位发言者肩头都被放上一只白鸽。短短 41 分钟内,约 39 位发言者相继登台,从移民、教育、艺术到政治自由,各自发声。当发言结束,两旁“军人”取走白鸽,将发言者送离讲台,恢复观众席。
#全球艺术行动
背景:
在作品现场,Bruguera 设立一个讲台、两个麦克风、一个扬声器朝内一个朝外,并由两名穿制服的“军人”站立于讲台两旁。观众被发放 200 台一次性闪光照相机,以拍摄行动过程。她邀请观众轮流登台,每人拥有 1 分钟 的发言权,代表在一般古巴公共空间中被削弱的“公共话语权利”。每位发言者肩头都被放上一只白鸽。短短 41 分钟内,约 39 位发言者相继登台,从移民、教育、艺术到政治自由,各自发声。当发言结束,两旁“军人”取走白鸽,将发言者送离讲台,恢复观众席。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4, 2025 at 5:32 PM
2/4
背景:
在作品现场,Bruguera 设立一个讲台、两个麦克风、一个扬声器朝内一个朝外,并由两名穿制服的“军人”站立于讲台两旁。观众被发放 200 台一次性闪光照相机,以拍摄行动过程。她邀请观众轮流登台,每人拥有 1 分钟 的发言权,代表在一般古巴公共空间中被削弱的“公共话语权利”。每位发言者肩头都被放上一只白鸽。短短 41 分钟内,约 39 位发言者相继登台,从移民、教育、艺术到政治自由,各自发声。当发言结束,两旁“军人”取走白鸽,将发言者送离讲台,恢复观众席。
#全球艺术行动
背景:
在作品现场,Bruguera 设立一个讲台、两个麦克风、一个扬声器朝内一个朝外,并由两名穿制服的“军人”站立于讲台两旁。观众被发放 200 台一次性闪光照相机,以拍摄行动过程。她邀请观众轮流登台,每人拥有 1 分钟 的发言权,代表在一般古巴公共空间中被削弱的“公共话语权利”。每位发言者肩头都被放上一只白鸽。短短 41 分钟内,约 39 位发言者相继登台,从移民、教育、艺术到政治自由,各自发声。当发言结束,两旁“军人”取走白鸽,将发言者送离讲台,恢复观众席。
#全球艺术行动
1/4
作品:塔特林的低语 第六章 哈瓦那版本
艺术家: Tania Bruguera(古巴)
时间: 2009 年
地点: 古巴哈瓦那,第十届哈瓦那双年展
介绍:1959 年 1 月 8 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革命军进入哈瓦那,在首都发表胜利演讲。当他在讲台上宣布“革命属于人民”时,一只白鸽意外地落在他的肩上,这一幕被摄影记者捕捉,成为国家神话的核心象征——“革命由天意祝福”。半个世纪后,Tania Bruguera 在哈瓦那双年展上以这幅历史图像为背景,重新布置了一个相似的讲台:两个军人、两只白鸽、两支麦克风,以及面向公众的开放发言邀请。
#全球艺术行动
作品:塔特林的低语 第六章 哈瓦那版本
艺术家: Tania Bruguera(古巴)
时间: 2009 年
地点: 古巴哈瓦那,第十届哈瓦那双年展
介绍:1959 年 1 月 8 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革命军进入哈瓦那,在首都发表胜利演讲。当他在讲台上宣布“革命属于人民”时,一只白鸽意外地落在他的肩上,这一幕被摄影记者捕捉,成为国家神话的核心象征——“革命由天意祝福”。半个世纪后,Tania Bruguera 在哈瓦那双年展上以这幅历史图像为背景,重新布置了一个相似的讲台:两个军人、两只白鸽、两支麦克风,以及面向公众的开放发言邀请。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4, 2025 at 5:32 PM
1/4
作品:塔特林的低语 第六章 哈瓦那版本
艺术家: Tania Bruguera(古巴)
时间: 2009 年
地点: 古巴哈瓦那,第十届哈瓦那双年展
介绍:1959 年 1 月 8 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革命军进入哈瓦那,在首都发表胜利演讲。当他在讲台上宣布“革命属于人民”时,一只白鸽意外地落在他的肩上,这一幕被摄影记者捕捉,成为国家神话的核心象征——“革命由天意祝福”。半个世纪后,Tania Bruguera 在哈瓦那双年展上以这幅历史图像为背景,重新布置了一个相似的讲台:两个军人、两只白鸽、两支麦克风,以及面向公众的开放发言邀请。
#全球艺术行动
作品:塔特林的低语 第六章 哈瓦那版本
艺术家: Tania Bruguera(古巴)
时间: 2009 年
地点: 古巴哈瓦那,第十届哈瓦那双年展
介绍:1959 年 1 月 8 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革命军进入哈瓦那,在首都发表胜利演讲。当他在讲台上宣布“革命属于人民”时,一只白鸽意外地落在他的肩上,这一幕被摄影记者捕捉,成为国家神话的核心象征——“革命由天意祝福”。半个世纪后,Tania Bruguera 在哈瓦那双年展上以这幅历史图像为背景,重新布置了一个相似的讲台:两个军人、两只白鸽、两支麦克风,以及面向公众的开放发言邀请。
#全球艺术行动
3/3
街头工人、教师、医护人员、机场安检员和公务员齐聚游行队伍,部分地区垃圾清运、监狱服务、公共部门全面停摆。工会以罢工和谈判为主要手段,希望迫使政府重启社会协商、修改紧缩方案。
现状:
截至目前,政府尚未撤回改革提案,也未公开让步。总理 Bart De Wever 坚称改革是“恢复财政稳定的必要之举”,但罢工行动已对社会运转造成广泛影响,并在舆论上削弱了政府形象。各工会宣布,若谈判无果,将考虑继续扩大罢工规模,直至政策出现实质性调整。
#全球社会行动
街头工人、教师、医护人员、机场安检员和公务员齐聚游行队伍,部分地区垃圾清运、监狱服务、公共部门全面停摆。工会以罢工和谈判为主要手段,希望迫使政府重启社会协商、修改紧缩方案。
现状:
截至目前,政府尚未撤回改革提案,也未公开让步。总理 Bart De Wever 坚称改革是“恢复财政稳定的必要之举”,但罢工行动已对社会运转造成广泛影响,并在舆论上削弱了政府形象。各工会宣布,若谈判无果,将考虑继续扩大罢工规模,直至政策出现实质性调整。
#全球社会行动
October 17, 2025 at 4:54 AM
3/3
街头工人、教师、医护人员、机场安检员和公务员齐聚游行队伍,部分地区垃圾清运、监狱服务、公共部门全面停摆。工会以罢工和谈判为主要手段,希望迫使政府重启社会协商、修改紧缩方案。
现状:
截至目前,政府尚未撤回改革提案,也未公开让步。总理 Bart De Wever 坚称改革是“恢复财政稳定的必要之举”,但罢工行动已对社会运转造成广泛影响,并在舆论上削弱了政府形象。各工会宣布,若谈判无果,将考虑继续扩大罢工规模,直至政策出现实质性调整。
#全球社会行动
街头工人、教师、医护人员、机场安检员和公务员齐聚游行队伍,部分地区垃圾清运、监狱服务、公共部门全面停摆。工会以罢工和谈判为主要手段,希望迫使政府重启社会协商、修改紧缩方案。
现状:
截至目前,政府尚未撤回改革提案,也未公开让步。总理 Bart De Wever 坚称改革是“恢复财政稳定的必要之举”,但罢工行动已对社会运转造成广泛影响,并在舆论上削弱了政府形象。各工会宣布,若谈判无果,将考虑继续扩大罢工规模,直至政策出现实质性调整。
#全球社会行动
2/3
行动过程:10 月 14 日,全国范围内爆发总罢工,游行与封闭区域主要集中在布鲁塞尔市中心多条主干道、城市广场与议会周边街道,受困街区范围较大。公共交通系统全面停摆,地铁、电车、巴士停止运行;布鲁塞尔与沙勒罗瓦两大机场航班几乎全部取消;垃圾收集、监狱服务、公共设施运作等也受到影响。约 8-10 万人走上布鲁塞尔街头,高喊“反对削减”“退休不是特权”等口号,抗议政府削弱社会福利的政策。示威期间出现警民对峙,部分地区发生纵火、破坏行为,警方使用催泪瓦斯、水炮驱散人群;数十名示威者被拘留。
#全球社会行动
行动过程:10 月 14 日,全国范围内爆发总罢工,游行与封闭区域主要集中在布鲁塞尔市中心多条主干道、城市广场与议会周边街道,受困街区范围较大。公共交通系统全面停摆,地铁、电车、巴士停止运行;布鲁塞尔与沙勒罗瓦两大机场航班几乎全部取消;垃圾收集、监狱服务、公共设施运作等也受到影响。约 8-10 万人走上布鲁塞尔街头,高喊“反对削减”“退休不是特权”等口号,抗议政府削弱社会福利的政策。示威期间出现警民对峙,部分地区发生纵火、破坏行为,警方使用催泪瓦斯、水炮驱散人群;数十名示威者被拘留。
#全球社会行动
October 17, 2025 at 4:54 AM
2/3
行动过程:10 月 14 日,全国范围内爆发总罢工,游行与封闭区域主要集中在布鲁塞尔市中心多条主干道、城市广场与议会周边街道,受困街区范围较大。公共交通系统全面停摆,地铁、电车、巴士停止运行;布鲁塞尔与沙勒罗瓦两大机场航班几乎全部取消;垃圾收集、监狱服务、公共设施运作等也受到影响。约 8-10 万人走上布鲁塞尔街头,高喊“反对削减”“退休不是特权”等口号,抗议政府削弱社会福利的政策。示威期间出现警民对峙,部分地区发生纵火、破坏行为,警方使用催泪瓦斯、水炮驱散人群;数十名示威者被拘留。
#全球社会行动
行动过程:10 月 14 日,全国范围内爆发总罢工,游行与封闭区域主要集中在布鲁塞尔市中心多条主干道、城市广场与议会周边街道,受困街区范围较大。公共交通系统全面停摆,地铁、电车、巴士停止运行;布鲁塞尔与沙勒罗瓦两大机场航班几乎全部取消;垃圾收集、监狱服务、公共设施运作等也受到影响。约 8-10 万人走上布鲁塞尔街头,高喊“反对削减”“退休不是特权”等口号,抗议政府削弱社会福利的政策。示威期间出现警民对峙,部分地区发生纵火、破坏行为,警方使用催泪瓦斯、水炮驱散人群;数十名示威者被拘留。
#全球社会行动
1/3
事件:比利时🇧🇪全国大罢工
时间:2025 年 10 月 14 日
地点:布鲁塞尔等
背景:2025年2月,比利时新成立的右翼联盟政府上台。政府推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试图通过削减养老金、冻结工资指数化、限制失业救济期限、压缩公共服务开支等手段来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同时计划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7岁,引发社会普遍不满。
比利时长期以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工会组织率著称,这些措施被视为直接削弱普通工人的生活保障,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冲击极大。三大工会(ACV/CSC、FGTB/ABVV、CGSLB/ACLVB)联合发起全国罢工,反对“让弱势群体为财政失衡埋单”的政策。
#全球社会行动
事件:比利时🇧🇪全国大罢工
时间:2025 年 10 月 14 日
地点:布鲁塞尔等
背景:2025年2月,比利时新成立的右翼联盟政府上台。政府推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试图通过削减养老金、冻结工资指数化、限制失业救济期限、压缩公共服务开支等手段来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同时计划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7岁,引发社会普遍不满。
比利时长期以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工会组织率著称,这些措施被视为直接削弱普通工人的生活保障,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冲击极大。三大工会(ACV/CSC、FGTB/ABVV、CGSLB/ACLVB)联合发起全国罢工,反对“让弱势群体为财政失衡埋单”的政策。
#全球社会行动
October 17, 2025 at 4:54 AM
1/3
事件:比利时🇧🇪全国大罢工
时间:2025 年 10 月 14 日
地点:布鲁塞尔等
背景:2025年2月,比利时新成立的右翼联盟政府上台。政府推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试图通过削减养老金、冻结工资指数化、限制失业救济期限、压缩公共服务开支等手段来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同时计划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7岁,引发社会普遍不满。
比利时长期以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工会组织率著称,这些措施被视为直接削弱普通工人的生活保障,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冲击极大。三大工会(ACV/CSC、FGTB/ABVV、CGSLB/ACLVB)联合发起全国罢工,反对“让弱势群体为财政失衡埋单”的政策。
#全球社会行动
事件:比利时🇧🇪全国大罢工
时间:2025 年 10 月 14 日
地点:布鲁塞尔等
背景:2025年2月,比利时新成立的右翼联盟政府上台。政府推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试图通过削减养老金、冻结工资指数化、限制失业救济期限、压缩公共服务开支等手段来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同时计划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7岁,引发社会普遍不满。
比利时长期以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工会组织率著称,这些措施被视为直接削弱普通工人的生活保障,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冲击极大。三大工会(ACV/CSC、FGTB/ABVV、CGSLB/ACLVB)联合发起全国罢工,反对“让弱势群体为财政失衡埋单”的政策。
#全球社会行动
3/3
Bruguera 在那篇文章强调,Arte Útil 的意义在于“让艺术从象征形式走入制度实践”,并通过全球网络(Activism Labs、档案库、合作项目)持续运作。
arte-util.org收录超过2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有用艺术案例。
Bruguera 在那篇文章强调,Arte Útil 的意义在于“让艺术从象征形式走入制度实践”,并通过全球网络(Activism Labs、档案库、合作项目)持续运作。
arte-util.org收录超过2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有用艺术案例。
October 11, 2025 at 4:52 PM
3/3
Bruguera 在那篇文章强调,Arte Útil 的意义在于“让艺术从象征形式走入制度实践”,并通过全球网络(Activism Labs、档案库、合作项目)持续运作。
arte-util.org收录超过2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有用艺术案例。
Bruguera 在那篇文章强调,Arte Útil 的意义在于“让艺术从象征形式走入制度实践”,并通过全球网络(Activism Labs、档案库、合作项目)持续运作。
arte-util.org收录超过2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有用艺术案例。
2/3
在她的文章《Arte Útil part 1 – A practical theorization》中,她确实提出了一组标准/原则,列出八点定义 Arte Útil 的要素:
1. 给艺术在社会内提出新的用途
2. 挑战艺术所在的领域(市民、立法、教育、科学、经济等)
3. 针对当下紧迫性(timing specific)
4. 在真实情境中实施、运作
5. 将作者替换为发起人 (initiators),将观众替换为使用者 (users)
6. 为其使用者带来实际、有益的成果
7. 在变化条件下追求可持续性
8. 恢复美学作为一种变革系统的角色
在她的文章《Arte Útil part 1 – A practical theorization》中,她确实提出了一组标准/原则,列出八点定义 Arte Útil 的要素:
1. 给艺术在社会内提出新的用途
2. 挑战艺术所在的领域(市民、立法、教育、科学、经济等)
3. 针对当下紧迫性(timing specific)
4. 在真实情境中实施、运作
5. 将作者替换为发起人 (initiators),将观众替换为使用者 (users)
6. 为其使用者带来实际、有益的成果
7. 在变化条件下追求可持续性
8. 恢复美学作为一种变革系统的角色
October 11, 2025 at 4:52 PM
2/3
在她的文章《Arte Útil part 1 – A practical theorization》中,她确实提出了一组标准/原则,列出八点定义 Arte Útil 的要素:
1. 给艺术在社会内提出新的用途
2. 挑战艺术所在的领域(市民、立法、教育、科学、经济等)
3. 针对当下紧迫性(timing specific)
4. 在真实情境中实施、运作
5. 将作者替换为发起人 (initiators),将观众替换为使用者 (users)
6. 为其使用者带来实际、有益的成果
7. 在变化条件下追求可持续性
8. 恢复美学作为一种变革系统的角色
在她的文章《Arte Útil part 1 – A practical theorization》中,她确实提出了一组标准/原则,列出八点定义 Arte Útil 的要素:
1. 给艺术在社会内提出新的用途
2. 挑战艺术所在的领域(市民、立法、教育、科学、经济等)
3. 针对当下紧迫性(timing specific)
4. 在真实情境中实施、运作
5. 将作者替换为发起人 (initiators),将观众替换为使用者 (users)
6. 为其使用者带来实际、有益的成果
7. 在变化条件下追求可持续性
8. 恢复美学作为一种变革系统的角色
1/3
项目:Arte Útil (西语:有用艺术)
发起人:Tania Bruguera
时间:2011 年起
执行方式:以艺术介入公共事务,构建可操作、可持续、有实际用途的艺术项目网络
背景与理念:
Arte Útil 是 Bruguera 提出的“有用艺术”概念:艺术不只是表达与展示,更应成为社会变革的工具。她主张艺术家要成为“公共政策发起者、社会组织者、社区协作者”,而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者”。在“Arte Útil 6”版本中,她强调:有用艺术不应被机构僭用或边缘化,而应保持其激进性与公众赋能性。
#全球艺术行动
项目:Arte Útil (西语:有用艺术)
发起人:Tania Bruguera
时间:2011 年起
执行方式:以艺术介入公共事务,构建可操作、可持续、有实际用途的艺术项目网络
背景与理念:
Arte Útil 是 Bruguera 提出的“有用艺术”概念:艺术不只是表达与展示,更应成为社会变革的工具。她主张艺术家要成为“公共政策发起者、社会组织者、社区协作者”,而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者”。在“Arte Útil 6”版本中,她强调:有用艺术不应被机构僭用或边缘化,而应保持其激进性与公众赋能性。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11, 2025 at 4:52 PM
1/3
项目:Arte Útil (西语:有用艺术)
发起人:Tania Bruguera
时间:2011 年起
执行方式:以艺术介入公共事务,构建可操作、可持续、有实际用途的艺术项目网络
背景与理念:
Arte Útil 是 Bruguera 提出的“有用艺术”概念:艺术不只是表达与展示,更应成为社会变革的工具。她主张艺术家要成为“公共政策发起者、社会组织者、社区协作者”,而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者”。在“Arte Útil 6”版本中,她强调:有用艺术不应被机构僭用或边缘化,而应保持其激进性与公众赋能性。
#全球艺术行动
项目:Arte Útil (西语:有用艺术)
发起人:Tania Bruguera
时间:2011 年起
执行方式:以艺术介入公共事务,构建可操作、可持续、有实际用途的艺术项目网络
背景与理念:
Arte Útil 是 Bruguera 提出的“有用艺术”概念:艺术不只是表达与展示,更应成为社会变革的工具。她主张艺术家要成为“公共政策发起者、社会组织者、社区协作者”,而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者”。在“Arte Útil 6”版本中,她强调:有用艺术不应被机构僭用或边缘化,而应保持其激进性与公众赋能性。
#全球艺术行动
2/2
行动实践:
• 在波黑战争期间,部分难民曾使用 NSK 护照成功出境。
• 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曾临时成为“NSK 大使馆”或“领事馆”,如伦敦、柏林、拉各斯、纽约。
• 2010 年在柏林举办的 NSK 国家大会(NSK State Congress),汇聚 300 多名护照持有者,共同讨论国家的结构、民主与艺术的治理。
NSK 的行动让艺术进入行政与外交系统内部,形成一种“行政现实主义(Administrative Realism)”——艺术家通过模仿国家机制,揭露主权、合法性与身份的虚构本质。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实践:
• 在波黑战争期间,部分难民曾使用 NSK 护照成功出境。
• 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曾临时成为“NSK 大使馆”或“领事馆”,如伦敦、柏林、拉各斯、纽约。
• 2010 年在柏林举办的 NSK 国家大会(NSK State Congress),汇聚 300 多名护照持有者,共同讨论国家的结构、民主与艺术的治理。
NSK 的行动让艺术进入行政与外交系统内部,形成一种“行政现实主义(Administrative Realism)”——艺术家通过模仿国家机制,揭露主权、合法性与身份的虚构本质。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9, 2025 at 12:41 PM
2/2
行动实践:
• 在波黑战争期间,部分难民曾使用 NSK 护照成功出境。
• 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曾临时成为“NSK 大使馆”或“领事馆”,如伦敦、柏林、拉各斯、纽约。
• 2010 年在柏林举办的 NSK 国家大会(NSK State Congress),汇聚 300 多名护照持有者,共同讨论国家的结构、民主与艺术的治理。
NSK 的行动让艺术进入行政与外交系统内部,形成一种“行政现实主义(Administrative Realism)”——艺术家通过模仿国家机制,揭露主权、合法性与身份的虚构本质。
#全球艺术行动
行动实践:
• 在波黑战争期间,部分难民曾使用 NSK 护照成功出境。
• 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曾临时成为“NSK 大使馆”或“领事馆”,如伦敦、柏林、拉各斯、纽约。
• 2010 年在柏林举办的 NSK 国家大会(NSK State Congress),汇聚 300 多名护照持有者,共同讨论国家的结构、民主与艺术的治理。
NSK 的行动让艺术进入行政与外交系统内部,形成一种“行政现实主义(Administrative Realism)”——艺术家通过模仿国家机制,揭露主权、合法性与身份的虚构本质。
#全球艺术行动
1/2
作品:时间之国
艺术团体: Neue Slowenische Kunst(NSK)
时间: 1992 至今
地点: 起源于斯洛文尼亚,延伸全球
背景:1992 年,在南斯拉夫解体的政治混乱与意识形态真空中,斯洛文尼亚艺术团体 NSK 宣布成立一个没有领土、没有政府的“国家”—— NSK State in Time。它拒绝以空间定义国家,而是将国家概念投射到时间与信念之中:“国家不在地图上,而存在于人的信仰与时间结构中。”任何人都可申请 NSK 护照成为“公民”。它发行护照、邮票、签证,设立“临时大使馆”,并举办国会、外交仪式和艺术会议。
#全球艺术行动
作品:时间之国
艺术团体: Neue Slowenische Kunst(NSK)
时间: 1992 至今
地点: 起源于斯洛文尼亚,延伸全球
背景:1992 年,在南斯拉夫解体的政治混乱与意识形态真空中,斯洛文尼亚艺术团体 NSK 宣布成立一个没有领土、没有政府的“国家”—— NSK State in Time。它拒绝以空间定义国家,而是将国家概念投射到时间与信念之中:“国家不在地图上,而存在于人的信仰与时间结构中。”任何人都可申请 NSK 护照成为“公民”。它发行护照、邮票、签证,设立“临时大使馆”,并举办国会、外交仪式和艺术会议。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9, 2025 at 12:41 PM
1/2
作品:时间之国
艺术团体: Neue Slowenische Kunst(NSK)
时间: 1992 至今
地点: 起源于斯洛文尼亚,延伸全球
背景:1992 年,在南斯拉夫解体的政治混乱与意识形态真空中,斯洛文尼亚艺术团体 NSK 宣布成立一个没有领土、没有政府的“国家”—— NSK State in Time。它拒绝以空间定义国家,而是将国家概念投射到时间与信念之中:“国家不在地图上,而存在于人的信仰与时间结构中。”任何人都可申请 NSK 护照成为“公民”。它发行护照、邮票、签证,设立“临时大使馆”,并举办国会、外交仪式和艺术会议。
#全球艺术行动
作品:时间之国
艺术团体: Neue Slowenische Kunst(NSK)
时间: 1992 至今
地点: 起源于斯洛文尼亚,延伸全球
背景:1992 年,在南斯拉夫解体的政治混乱与意识形态真空中,斯洛文尼亚艺术团体 NSK 宣布成立一个没有领土、没有政府的“国家”—— NSK State in Time。它拒绝以空间定义国家,而是将国家概念投射到时间与信念之中:“国家不在地图上,而存在于人的信仰与时间结构中。”任何人都可申请 NSK 护照成为“公民”。它发行护照、邮票、签证,设立“临时大使馆”,并举办国会、外交仪式和艺术会议。
#全球艺术行动
4/4
核心分歧:公共用途 vs 公共利益
这种解释等于模糊了公私界限,允许政府以“经济发展”为名剥夺私人财产,削弱了宪法第五修正案对财产权的保护。异议法官奥康纳(O’Connor)警告:“若经济发展可算作公共用途,那么任何人的家都可能被认为不够有价值而被拆除。”
激烈反弹:
40 多个州随后修改本州征地法,明确规定:
1. 以“经济开发”或“增加税收”为目的的征收 不再构成公共用途;
2. 政府若进行征地,必须有明确的公共服务目的(如交通、教育、基础设施);
3. 补偿标准需公开透明,防止以“公共利益”之名转移财产给私人企业。
#全球社会行动
核心分歧:公共用途 vs 公共利益
这种解释等于模糊了公私界限,允许政府以“经济发展”为名剥夺私人财产,削弱了宪法第五修正案对财产权的保护。异议法官奥康纳(O’Connor)警告:“若经济发展可算作公共用途,那么任何人的家都可能被认为不够有价值而被拆除。”
激烈反弹:
40 多个州随后修改本州征地法,明确规定:
1. 以“经济开发”或“增加税收”为目的的征收 不再构成公共用途;
2. 政府若进行征地,必须有明确的公共服务目的(如交通、教育、基础设施);
3. 补偿标准需公开透明,防止以“公共利益”之名转移财产给私人企业。
#全球社会行动
October 4, 2025 at 12:14 PM
4/4
核心分歧:公共用途 vs 公共利益
这种解释等于模糊了公私界限,允许政府以“经济发展”为名剥夺私人财产,削弱了宪法第五修正案对财产权的保护。异议法官奥康纳(O’Connor)警告:“若经济发展可算作公共用途,那么任何人的家都可能被认为不够有价值而被拆除。”
激烈反弹:
40 多个州随后修改本州征地法,明确规定:
1. 以“经济开发”或“增加税收”为目的的征收 不再构成公共用途;
2. 政府若进行征地,必须有明确的公共服务目的(如交通、教育、基础设施);
3. 补偿标准需公开透明,防止以“公共利益”之名转移财产给私人企业。
#全球社会行动
核心分歧:公共用途 vs 公共利益
这种解释等于模糊了公私界限,允许政府以“经济发展”为名剥夺私人财产,削弱了宪法第五修正案对财产权的保护。异议法官奥康纳(O’Connor)警告:“若经济发展可算作公共用途,那么任何人的家都可能被认为不够有价值而被拆除。”
激烈反弹:
40 多个州随后修改本州征地法,明确规定:
1. 以“经济开发”或“增加税收”为目的的征收 不再构成公共用途;
2. 政府若进行征地,必须有明确的公共服务目的(如交通、教育、基础设施);
3. 补偿标准需公开透明,防止以“公共利益”之名转移财产给私人企业。
#全球社会行动
3/4
背景:
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以城市更新与经济复兴为名,计划征收若干私人住宅(包括苏珊·基罗的房屋),将土地交由私人开发公司,用于兴建商业区与住宅区,并称这是作为公共用途public use。被征收居民认为这并非“公共用途”,而是“私人开发”的外衣,于是提起诉讼。
判决:
200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 5比4 的微弱多数判决支持政府。法院认为,“促进经济发展”可被视为一种“公共利益public purpose”,而“公共利益”属于“公共用途public use”的广义范畴,因此政府征收合法,只要给予合理补偿。
#全球社会行动
背景:
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以城市更新与经济复兴为名,计划征收若干私人住宅(包括苏珊·基罗的房屋),将土地交由私人开发公司,用于兴建商业区与住宅区,并称这是作为公共用途public use。被征收居民认为这并非“公共用途”,而是“私人开发”的外衣,于是提起诉讼。
判决:
200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 5比4 的微弱多数判决支持政府。法院认为,“促进经济发展”可被视为一种“公共利益public purpose”,而“公共利益”属于“公共用途public use”的广义范畴,因此政府征收合法,只要给予合理补偿。
#全球社会行动
October 4, 2025 at 12:14 PM
3/4
背景:
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以城市更新与经济复兴为名,计划征收若干私人住宅(包括苏珊·基罗的房屋),将土地交由私人开发公司,用于兴建商业区与住宅区,并称这是作为公共用途public use。被征收居民认为这并非“公共用途”,而是“私人开发”的外衣,于是提起诉讼。
判决:
200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 5比4 的微弱多数判决支持政府。法院认为,“促进经济发展”可被视为一种“公共利益public purpose”,而“公共利益”属于“公共用途public use”的广义范畴,因此政府征收合法,只要给予合理补偿。
#全球社会行动
背景:
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以城市更新与经济复兴为名,计划征收若干私人住宅(包括苏珊·基罗的房屋),将土地交由私人开发公司,用于兴建商业区与住宅区,并称这是作为公共用途public use。被征收居民认为这并非“公共用途”,而是“私人开发”的外衣,于是提起诉讼。
判决:
200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 5比4 的微弱多数判决支持政府。法院认为,“促进经济发展”可被视为一种“公共利益public purpose”,而“公共利益”属于“公共用途public use”的广义范畴,因此政府征收合法,只要给予合理补偿。
#全球社会行动
2/4
争议焦点:公共利益的边界
2004 年宪法修订第十三条写入“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同时保留“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收并给予补偿”。吴萍夫妇认为:“公共利益不能成为无限扩张政府权力的借口。”但法律并未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导致征收权几乎完全由地方政府解释。
相关案例对比:美国基罗案(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2005)
时间:2005 年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
#全球社会行动
争议焦点:公共利益的边界
2004 年宪法修订第十三条写入“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同时保留“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收并给予补偿”。吴萍夫妇认为:“公共利益不能成为无限扩张政府权力的借口。”但法律并未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导致征收权几乎完全由地方政府解释。
相关案例对比:美国基罗案(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2005)
时间:2005 年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
#全球社会行动
October 4, 2025 at 12:14 PM
2/4
争议焦点:公共利益的边界
2004 年宪法修订第十三条写入“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同时保留“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收并给予补偿”。吴萍夫妇认为:“公共利益不能成为无限扩张政府权力的借口。”但法律并未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导致征收权几乎完全由地方政府解释。
相关案例对比:美国基罗案(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2005)
时间:2005 年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
#全球社会行动
争议焦点:公共利益的边界
2004 年宪法修订第十三条写入“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同时保留“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收并给予补偿”。吴萍夫妇认为:“公共利益不能成为无限扩张政府权力的借口。”但法律并未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导致征收权几乎完全由地方政府解释。
相关案例对比:美国基罗案(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2005)
时间:2005 年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
#全球社会行动
1/4
事件: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最牛钉子户”)
时间: 2004–2007 年
地点: 中国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
背景:
重庆旧城改造启动,开发商陆续收购居民房屋。杨武、吴萍夫妇拒绝搬迁,认为补偿不公、政府征收缺乏“公共利益”依据。最终,他们的房屋被施工地挖成孤岛式“钉子屋”,成为全国焦点。
行动介绍:
吴萍在屋顶悬挂写有“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坚持以《房地产管理法》第94条为法律依据,主张征收应以“补偿为原则”,并要求公开“公共利益”的具体证明。数周后,经舆论发酵、协商谈判,户主与开发商达成补偿协议,“钉子屋”于 2007 年 4 月被拆除。
#全球社会行动
事件: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最牛钉子户”)
时间: 2004–2007 年
地点: 中国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
背景:
重庆旧城改造启动,开发商陆续收购居民房屋。杨武、吴萍夫妇拒绝搬迁,认为补偿不公、政府征收缺乏“公共利益”依据。最终,他们的房屋被施工地挖成孤岛式“钉子屋”,成为全国焦点。
行动介绍:
吴萍在屋顶悬挂写有“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坚持以《房地产管理法》第94条为法律依据,主张征收应以“补偿为原则”,并要求公开“公共利益”的具体证明。数周后,经舆论发酵、协商谈判,户主与开发商达成补偿协议,“钉子屋”于 2007 年 4 月被拆除。
#全球社会行动
October 4, 2025 at 12:14 PM
1/4
事件: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最牛钉子户”)
时间: 2004–2007 年
地点: 中国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
背景:
重庆旧城改造启动,开发商陆续收购居民房屋。杨武、吴萍夫妇拒绝搬迁,认为补偿不公、政府征收缺乏“公共利益”依据。最终,他们的房屋被施工地挖成孤岛式“钉子屋”,成为全国焦点。
行动介绍:
吴萍在屋顶悬挂写有“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坚持以《房地产管理法》第94条为法律依据,主张征收应以“补偿为原则”,并要求公开“公共利益”的具体证明。数周后,经舆论发酵、协商谈判,户主与开发商达成补偿协议,“钉子屋”于 2007 年 4 月被拆除。
#全球社会行动
事件: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最牛钉子户”)
时间: 2004–2007 年
地点: 中国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
背景:
重庆旧城改造启动,开发商陆续收购居民房屋。杨武、吴萍夫妇拒绝搬迁,认为补偿不公、政府征收缺乏“公共利益”依据。最终,他们的房屋被施工地挖成孤岛式“钉子屋”,成为全国焦点。
行动介绍:
吴萍在屋顶悬挂写有“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坚持以《房地产管理法》第94条为法律依据,主张征收应以“补偿为原则”,并要求公开“公共利益”的具体证明。数周后,经舆论发酵、协商谈判,户主与开发商达成补偿协议,“钉子屋”于 2007 年 4 月被拆除。
#全球社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