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家
拍下《天人伝》紀念畫的繪製過程,這次配合新畫具,試試另一種較寫實的風格來描繪珍.古道爾的效果。

作畫功具- Kuretake 吳竹牌
1)勾線筆:Kaleidolines Starter Set
2) 淡彩用畫筆:CLEAN COLOR Real Brush

#高地仁搞乜嘢 #weeklyspecials #吳竹 #kuretake #mangakaflexible #cleancolor #畫筆利用 #janegoodall #primatologist #nationalgeographicexplorer #天人伝 #珍古道爾 #職人 #靈長類動物學家 #珍愛地球
November 10, 2025 at 10:21 AM
觀察動物的行為那很正常啊! 獸醫/動物學家/訓犬師什麼的
但其他說什麼他很愛你討厭你怎樣,屬於觀察+瞎掰
但看照片通靈之類的還有人信我覺得超不可置信
July 27, 2025 at 4:03 AM
#公視新聞網 14:29

「黑猩猩之母」珍古德辭世 曾為推動環保來台十多次

被稱為「黑猩猩之母」的英國動物學家珍古德1日逝世,享耆壽91歲。珍古德畢生致力於靈長類動物研究,即使親近動物的研究方式遭質疑,仍堅持自己的想法,促進世界對動物行為與情感的理解。珍古德為倡議環保,一生曾來台十多次,最近一次是在今(2025)年6月。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73248

#新聞
「黑猩猩之母」珍古德辭世 曾為推動環保來台十多次 | 公視新聞網 PNN
被稱為「黑猩猩之母」的英國動物學家珍古德1日逝世,享耆壽91歲。珍古德畢生致力於靈長類動物研究,即使親近動物的研究方式遭質疑,仍堅持自己的想法,促進世界對動物行為與情感的理解。珍古德為倡議環保,一生曾來台十多次,最近一次是在今(2025)年6月。
news.pts.org.tw
October 2, 2025 at 7:31 AM
珍古德大膽提問:若黑猩猩可被視為人類,AI 是否也該? 英國動物學家珍古德怎麼看 ChatGPT?她對黑猩猩長達數十載的研究,改變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以至於自身的認知 […]

Interest | Match | Feed
Origin
technews.tw
June 8, 2025 at 2:06 AM
#中央社即時新聞 生活醫藥 17:59

珍古德辭世 科博館推「珍與科博」紀念微型展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1日電)國際知名靈長類動物學家暨聯合國和平大使珍古德(Jane Goodall)1日辭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紀念微型展「珍與科博:珍古德與科博館的珍貴情緣」,展出照片、手寫筆記影本。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10210300.aspx

#新聞
珍古德辭世 科博館推「珍與科博」紀念微型展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國際知名靈長類動物學家暨聯合國和平大使珍古德(Jane Goodall)1日辭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紀念微型展「珍與科博:珍古德與科博館的珍貴情緣」,展出照片、手寫筆記影本。
www.cna.com.tw
October 21, 2025 at 10:17 AM
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去世 #動物學家 #古道 #著名
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去世
www.headline01.com
October 2, 2025 at 5:49 PM
新竹河馬樂樂幾歲?

新竹動物園河馬樂樂的年齡,一直是熱議話題。 透過專業的動物學家評估,結合樂樂的體型、牙齒磨耗程度及行為模式,我們得以推斷樂樂的年齡並非單純依靠目測。 精確的評估,才能更有效地照顧樂樂,確保牠的健康與福祉。 因此,深入研究樂樂的年齡,不僅是滿足大眾的好奇心,更能提升動物園保育的專業性。
新竹河馬樂樂幾歲?
新竹動物園河馬樂樂的年齡,一直是熱議話題。 透過專業的動物學家評估,結合樂樂的體型、牙齒磨耗程度及行為模式,我們得以推斷樂樂的年齡並非單純依靠目測。 精確的評估,才能更有效地照顧樂樂,確保牠的健康與福祉。 因此,深入研究樂樂的年齡,不僅是滿足大眾的好奇心,更能提升動物園保育的專業性。
www.isuperman.tw
January 4, 2025 at 12:46 PM
#公視新聞網 14:01

畢生奉獻黑猩猩研究與保育 珍古德辭世享耆壽91歲

享譽全球的動物學家、保育學家與人道主義者珍古德博士,在美國加州巡迴演說途中辭世。她一生投注在黑猩猩的開創性研究,對人類的溯源和研究,留下豐厚的智慧遺產。1977年創立的「珍古德研究所」、1991年創辦的「根與芽」計畫,在保育動物與地球生態工作,都有卓越貢獻。台北市立動物園也發文緬懷感謝珍古德,啟發全球投身保育、共創永續未來。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73443

#新聞
畢生奉獻黑猩猩研究與保育 珍古德辭世享耆壽91歲 | 公視新聞網 PNN
享譽全球的動物學家、保育學家與人道主義者珍古德博士,在美國加州巡迴演說途中辭世。她一生投注在黑猩猩的開創性研究,對人類的溯源和研究,留下豐厚的智慧遺產。1977年創立的「珍古德研究所」、1991年創辦的「根與芽」計畫,在保育動物與地球生態工作,都有卓越貢獻。台北市立動物園也發文緬懷感謝珍古德,啟發全球投身保育、共創永續未來。
news.pts.org.tw
October 3, 2025 at 7:55 AM
1979年,靈長類動物學家古德博士(Jane Goodall)發表了一篇將改變 #人類 自我認知的論文。她和研究團隊記錄了1974至1978年間,在非洲坦桑尼亞貢貝國家公園兩個 #黑猩猩 族群之間的,一系列令人髮指的暴力衝突。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和人類(Homo Sapiens)在7百萬年前左右才分化,是人類在靈長類中的進化最近親,共享約98.8% 基因。這份報告嚇壞了第一次完整地觀察到這些近親族群鬥爭的人類。
September 26, 2025 at 10:00 AM
#中央社即時新聞 國際焦點 12:49

從非洲叢林走向世界 珍古德畢生守護黑猩猩

(中央社華盛頓1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知名保育專家珍古德(Jane Goodall)在美國加州進行巡迴演說時,於睡夢中安詳離世。她將童年對靈長類動物的喜愛,化為畢生保護環境的使命。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10020113.aspx

#新聞
從非洲叢林走向世界 珍古德畢生守護黑猩猩 | 國際 | 中央社 CNA
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知名保育專家珍古德(Jane Goodall)在美國加州進行巡迴演說時,於睡夢中安詳離世。她將童年對靈長類動物的喜愛,化為畢生保護環境的使命。
www.cna.com.tw
October 2, 2025 at 5:50 AM
珍古德:英國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與保育家,以無經驗開始研究黑猩猩,終身熱衷非洲,獲得「黑猩猩之母」稱号。 #JaneGoodall https://fefd.link/M7IDj
June 6, 2025 at 4:24 PM
隊長
Vito(動物學家、訓獸、酒)

副隊長
Norman(SCP)

帶出來溜的埃
Irving(SCP、生物學家)

五個原本小隊員
TK(槍、賭博)
Wolf (近距離、最小隻)
Cecil(科技、機械、怕麻煩)
Eli(醫療、眼鏡、兇)
Abbott(前輩、經驗、腳行動不便)

兩個新的小隊員
Angelo(x)
Mizuki(神秘學、幸運)
November 20, 2024 at 8:08 PM
珍古德大膽提問:若黑猩猩可被視為人類,AI 是否也該? 英國動物學家珍...

#AI #人工智慧 #生態保育 #生物科技 #人類 #動物 #意識 #珍古德 #語言 #黑猩猩
Origin | Interest | Match
珍古德大膽提問:若黑猩猩可被視為人類,AI 是否也該?
* * 英國動物學家珍古德怎麼看 ChatGPT?她對黑猩猩長達數十載的研究,改變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以至於自身的認知。在人工智慧時代,她曾推動的變革可喚醒什麼樣的意義?親身體會科技躍進的古德,期望人工智慧為世界帶來什麼益處?她提出一個令人意外的觀察。 在珍古德於1934年出生時,距離圖靈(Alan Turing)提出通用電腦概念原型「圖靈機」還有兩年的時間。26歲前往非洲展開黑猩猩研究時,珍古德仍使用筆記本與望遠鏡進行記錄。 現年91歲的珍古德,親身見證了近代科技躍進的幅度。在近期於Podcast節目《Possible》與共同主持人、LinkedIn聯合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對談時,她回憶自己從手寫筆記改用打字機,再轉用電腦的研究歷程。 如今,她成立的珍古德研究所(JGI)使用光學辨識等技術,數位化大量田野調查紀錄。自動標記可辨識影片中的不同黑猩猩,加速在資料庫中尋找特定黑猩猩的行為模式。JGI也使用衛星影像、無人機遙感技術等科技,追蹤及監測黑猩猩棲息地。這類即時且高解析度的監測技術,對及時採取保護行動來說至關重要。 **▲ JGI使用衛星影像、無人機遙感技術等科技,追蹤及監測黑猩猩棲息地。(Source: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 珍古德特別提及,無人機的出現加速了過去需花上數週徒步紀錄才能完成的地圖量測,還能測量樹木的高度與寬幅,計算樹木們所能儲存的二氧化碳。「這些都是革命性的」,她表示。 曾經早於大多數同代研究人員,探索動物心智的珍古德也提出疑問:人工智慧能像人類這樣思考嗎? ### 從編號到命名,當動物展現出「人類特質」 今日,為動物取個近似人類的名字已是司空見慣之事。但在珍古德展開研究的1960年,學界多以編號系統命名研究對象,以避免感情投射、保持客觀。 珍古德不僅以「灰鬍子大衛」(David Greybeard)、歌利亞(Goliath)等名字為黑猩猩取名,更融入牠們的社群,以興奮、情緒狀態等被認為屬於人類的特質描述牠們。當時的主流方法是研究外在行為,而非詮釋動物經驗。背離傳統的珍古德也因此受到將動物過度「擬人化」的抨擊。 **▲ 珍古德以「灰鬍子大衛」(David Greybeard)為黑猩猩取名,研究他們的行為。** 珍古德曾回憶,在研究生涯初始,人們告訴她,「動物需要的是數字而非名字,心智、性格與情緒是人類獨有的。對我來說,這顯然不是事實。任何有寵物的人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最終,珍古德的研究不僅改變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的認識,也改變了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並影響了動物福利的發展軌跡。她採取的關懷性觀察方法,揭露了黑猩猩也能製造、使用工具,表達情感,且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 工具的使用與製作過去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是將人類與其他動物分別開來的指標之一。珍古德目睹黑猩猩去除樹枝上的葉子、插入蟻丘取食的行為,因而促使支持她進行黑猩猩研究的人類學家李奇(Louis Leakey)發表後來相當知名的言論: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工具」、重新定義「人類」,或是接受黑猩猩是人類。 這顯示科學發現不僅拓展知識的邊界,也改變人類對環境、他者與自我的認知與想像。而現下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也正在模糊許多思考的疆界。 ### 科技突破加速,「AI意識」論辯漸解禁 2022年,Google工程師勒莫恩(Blake Lemoine)因宣稱LaMDA模型具有感知能力而遭解雇。但關於AI模型「感知」與「意識」的討論,正在迅速解禁。 4月,將自家模型取名為「Claude」的Anthropic啟動新研究計畫,探索模型未來能否出現意識,以及相關的模型福利議題。據《紐約時報》(NYT)報導,Anthropic的首位AI福利研究員費許(Kyle Fish)估計,目前的Claude與其他AI系統擁有意識的可能性很低,頂多15%。但隨著AI模型能力愈加強大,AI公司必須更嚴肅看待AI意識的議題。 Google為自家AI模型取了不那麼像人類的名字,但追求人類智慧水平的「AGI」一直是DeepMind的目標。近期,Google DeepMind開出「後AGI」研究科學家職缺,顯示公司逐漸認真看待達陣後的規劃。DeepMind首席科學家沙納漢(Murray Shanahan)近期也表示,人類可能需要調整關於意識的用詞,來適應這些新系統。 這其中不免有炒作成分。但就如人類最終對動物投射了情感與意識的想像,隨著人類與AI系統的互動愈來愈多元、緊密,人類對AI系統產生類似的投射,很可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 人類語言失去獨特性,如何看待AI心靈? 珍古德表示,「當我第一次提到,我認為黑猩猩有文化時,我被其他科學家列入黑名單。」就和製造及使用工具一樣,文化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特質,至少在西方科學中是如此。隨著科學家對動物的了解更加深入,「語言成為最後一道屏障」。 動物也能夠進行複雜溝通,但高度抽象的語言符號系統,依然為人類獨有。而人工智慧模型的出現,挑戰了這樣的假設。諸如ChatGPT這樣的生成式語言模型,甚至能比一般人類使用更多種類的語言。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意識科學中心 (SCCS)主任塞斯(Anil Seth)認為,「我們將意識與智慧、語言相連結起來,是因為它們同時出現在人類身上。但只因為它們同存於我們身上,不表示它們一般情況也是共存的,例如在動物身上。」 有鑒於霍夫曼的哲學背景,這些討論近似於經典的「他心問題」。我們無法直接感知其他生物的精神活動,只能透過觀察外顯行為、生理反應等面向,來推斷其內在狀態,但我們如何證明這些推斷是否正確?換句話說,如何證明除了「我」以外,還有其他「心靈」存在? 霍夫曼表示,就像許多人並不理解動物的思考能力,要說AI模型永遠不可能從工具成為另一種生物,是一個站不太住腳的立場。但只是提問AI系統「是否像人類這樣感知」,再度落回比較黑猩猩與人類的差異窠臼中,彷彿只是為人類尋找下一個定義我們的獨特性質。 霍夫曼認為,更有意思的進路,是透過觀察AI的能力,拓展人類對感知、溝通等能力的理解。有如擁有了更多「鏡頭」,讓人類看見更豐富、多元的世界圖像。 例如,AI可能協助人類進行跨物種溝通。就像AI正在協助不同母語的人類更好地相互了解,AI也可能為人類「翻譯」動物的語言。辨識模式是AI的一大強項,而語言就是高度模式化的。 ### 翻譯動物語言,是為了重新認識人類 從鯨魚、海豚到蝙蝠,許多使用人工智慧解碼動物聲音背後意涵的計劃正在進行,包括霍夫曼支持的「Earth Species Project」。珍古德的孫子也是此計畫的董事會成員。 Earth Species Project使用龐大資料集、多模態學習及AI模型,希望讓人類跨出自我語言的範疇,更理解地球上其他動物的智慧。計畫執行長扎卡里安(Katie Zacarian)承認,由於感官體驗的差異,人類無法真正理解其他生物的真實感受。但計畫希望提供一個輔助性的工具,讓人類距離無法感知到的內容更接近一步。 > ESP co-founder & president @aza delivered the keynote at the 2025 @calacademy fundraising gala, where he spok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ing in science & how approaches like frontier #AI are shaping a more resilient & connected future. > > Watch the talk: https://t.co/VXgzfN4qcv pic.twitter.com/sktWcZDR7P > > — Earth Species Project (ESP) (@earthspecies) May 9, 2025 珍古德認為,即使她相當了解黑猩猩的聲音、手勢代表的意思,這依然不表示她理解黑猩猩們在想些什麼。使用AI進行動物翻譯,目前應仍不可行。但如果這類技術能讓進行殘忍動物實驗的人員,更加了解動物遭受的痛苦,會是一個有幫助的用例。 最終,這樣的嘗試不僅是了解動物思維的內容,或許更是讓人類重新看待、評估自己在生態系中的位置。 珍古德表示,如果能向AI科學家們提出研發建議,她希望人工智慧可以協助人們以更宏觀、整體的角度,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去保護它為什麼是重要的。 珍古德指出,在生態系中,每個生物都是相關聯、相依存的,但一般人類很難理解這個龐雜的生態關聯網絡。例如,從交通工具到飲食,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選擇,都對地球造成影響。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更深思自己對待其他人、動物、植物與環境的方式,可能形塑出相當不同的未來。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 ### 延伸閱讀: * AI 能產生自我意識嗎?最新實驗研究有線索 * 公開聲稱 LaMDA 有人格意識,Google 工程師證實遭解僱 * 工程師遭嘲笑 LaMDA 不可能有意識!Google 回應:想太多,比較會聊天而已 * Claude 會以用戶隱私威脅人了?Anthropic 或將模型訓練成「道德魔人」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 每杯咖啡 65 元 x 1 x 3 x 5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 留給我們的話 取消 確認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 * *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科技新報粉絲團 加入好友 訂閱免費電子報 * * * 關鍵字: 人類 , 動物 , 意識 , 珍古德 , 語言 , 黑猩猩
technews.tw
June 8, 2025 at 2:07 AM
笑話

前幾天颱風來時,我看見了一隻麻雀在風雨中飛行,於是我問牠
我: 麻雀啊麻雀,為什麼不會巢中避雨呢?
麻雀: 嗚嗚…我巢吹了

曾有幸與某知名動物學家聊天,他向我說了一項他最新的發現
動物學家: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終於知道哪種動物性生活最複雜
我: 嗯?是什麼呢
動物學家: 刺蝟,因為牠背上很多刺
November 3, 2024 at 8:30 AM
📢 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知名保育專家珍古德(Jane Goodall)在美國加州進行巡迴演說時,於睡夢中安詳離世。她將童年對靈長類動物的喜愛,化為畢生保護環境的使命。
從非洲叢林走向世界 珍古德畢生守護黑猩猩 | 國際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October 2, 2025 at 5:56 AM
「狒狒通常都在賽倫蓋提之類的地方生活,有富饒的生態系統,一天只需要花幾個小時搜食就好。靈長類動物學家之所以這麼喜歡狒狒,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牠們每天都花剩下大約九小時的時間在社交的詭計上——幽會、打鬥、在背後說壞話。」——《行為》
July 29, 2023 at 1:33 AM
1979年, #靈長類 動物學家古德博士(Jane Goodall)發表了一篇將改變人類自我認知的論文。她和研究團隊記錄了1974至1978年間,在非洲坦桑尼亞貢貝國家公園兩個黑猩猩族群之間的,一系列令人髮指的暴力衝突。 #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和 #人類 (Homo Sapiens)在7百萬年前左右才分化,是人類在靈長類中的進化最近親,共享約98.8% 基因。這份報告嚇壞了第一次完整地觀察到這些近親族群鬥爭的人類。
September 26, 2025 at 10:00 AM
發廢文#65
講不完…
他們好配
Diane應該是類似動物學家而且生前好像比Rick還皮xdd
Rick以前很乖現在變得瘋瘋癲癲
就就就就…很揪心
December 18, 2023 at 4:27 PM
📢 國際知名靈長類動物學家暨聯合國和平大使珍古德(Jane Goodall)1日辭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紀念微型展「珍與科博:珍古德與科博館的珍貴情緣」,展出照片、手寫筆記影本。
珍古德辭世 科博館推「珍與科博」紀念微型展 | 生活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October 21, 2025 at 10:16 AM
📢 國際知名靈長類動物學家暨聯合國和平大使珍古德(Jane Goodall)1日辭世,長榮大學與國際珍古德協會累積逾10年交流情誼,今天舉辦追思禮拜,承諾延續「根與芽」精神。

👉查询蓝天帐号创建日期
長榮大學辦珍古德追思禮拜 承諾延續根與芽精神 | 生活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October 15, 2025 at 10:26 AM
英國 #靈長類 #動物學家 、環保運動先驅 Dr. Jane Goodall 於當地時間10月1日在美國加州逝世,享年91歲。Jane Goodall研究所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確認了這一消息,稱 Goodall 因「自然原因」(natural causes)逝世。當時 #古德 正在美國進行演講巡迴活動。

#Goodall 博士作為動物行為學家的發現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她是保護和恢復自然世界的不懈倡導者,」研究所在聲明中表示。
October 2, 2025 at 12: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