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佔領華爾街運動時被捕;也曾到羅馬尼亞幫助烏克蘭難民;還在越南待了兩年多,當教師和護理員,幫助受橙劑毒害的人們。
儘管身患殘疾,站立困難,但他的晚年規劃是盡可能地保持活躍,無論退伍軍人組織和年輕活動家需要什麼,他都會盡力而為。
他曾在佔領華爾街運動時被捕;也曾到羅馬尼亞幫助烏克蘭難民;還在越南待了兩年多,當教師和護理員,幫助受橙劑毒害的人們。
儘管身患殘疾,站立困難,但他的晚年規劃是盡可能地保持活躍,無論退伍軍人組織和年輕活動家需要什麼,他都會盡力而為。
庇護的道路封閉起來,將來未知會以怎樣的形式再次打開,甚至會否打開。如同其他滯留在香港的 #難民,John 多年來早已練成耐性和平靜。但他心底裡並不確定,當行政命令的限期完結,是否一切就會復常。
庇護的道路封閉起來,將來未知會以怎樣的形式再次打開,甚至會否打開。如同其他滯留在香港的 #難民,John 多年來早已練成耐性和平靜。但他心底裡並不確定,當行政命令的限期完結,是否一切就會復常。
「今天原本是我們登上航班的日子。」1月27日,37歲的 John 坐在尖沙咀重慶大廈、基督教勵行會中心裡無奈地笑著。原本應該身在美國的他,今天在這裡接受了多間媒體的採訪,把故事講述了一遍又一遍。13年前,他從東非到香港尋求 #政治庇護 獲批,美國亦核准他遷移入境。僅僅因為30分鐘,他和家人前往美國展開新生活的計劃必須延遲。
「今天原本是我們登上航班的日子。」1月27日,37歲的 John 坐在尖沙咀重慶大廈、基督教勵行會中心裡無奈地笑著。原本應該身在美國的他,今天在這裡接受了多間媒體的採訪,把故事講述了一遍又一遍。13年前,他從東非到香港尋求 #政治庇護 獲批,美國亦核准他遷移入境。僅僅因為30分鐘,他和家人前往美國展開新生活的計劃必須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