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覺察
第三隻眼 · Opus
這是一片穿越時空與意識維度的煉金之地。

我們以古老智慧為鑰,
探索煉金術、神秘學、
瑪雅與瑜伽的奧秘,
引導你打開第三隻眼——洞察內在、覺察心靈、
觸碰顯化的力量。

✨ 在這裡,
靈性是鍊金的火,
意識是光,陪你煉化無明、回歸本源,
看見宇宙的運行與自身的真我,活出深邃而光明的生命。 ✨
October 3, 2025 at 5:58 AM
正向語365-2

靈性不是遠方的概念,而是活在當下的呼吸。 靈性是:一種內在的體驗, 就在我們自身之中,與我們密不可分。 更一種即刻的實踐, 當我們將注意力帶回當下,專注於一呼一吸之間,我們就已經走在靈性的道路上。 呼吸,是我們與「當下」最誠實、最直接的連結。 我們的思緒可以飄到過去或未來,但我們的呼吸永遠只發生在此時此刻。當我們覺察自己的呼吸時,我們就把漂泊的心帶回了家--內在之島,穩穩安住在這個瞬間。 所以,「活在當下的呼吸」,正是將靈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精髓——在每一次呼吸中,感受生命的存在;在每一個當下,體驗內在的平靜與連結。…
正向語365-2
靈性不是遠方的概念,而是活在當下的呼吸。 靈性是:一種內在的體驗, 就在我們自身之中,與我們密不可分。 更一種即刻的實踐, 當我們將注意力帶回當下,專注於一呼一吸之間,我們就已經走在靈性的道路上。 呼吸,是我們與「當下」最誠實、最直接的連結。 我們的思緒可以飄到過去或未來,但我們的呼吸永遠只發生在此時此刻。當我們覺察自己的呼吸時,我們就把漂泊的心帶回了家--內在之島,穩穩安住在這個瞬間。 所以,「活在當下的呼吸」,正是將靈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精髓——在每一次呼吸中,感受生命的存在;在每一個當下,體驗內在的平靜與連結。 我今天的生活小事有意識地放慢呼吸,慢慢閉上眼睛,聽一聽聽到了路上的摩托車經過,感受到一點不那麼喜歡的雜亂,閃過了「噪音」的念頭(貼了標籤)。 那,你今天的生活小事呢? 🌈Have a good day~🍀
xinqin5.wordpress.com
August 31, 2025 at 3:35 AM
👣 如果你也相信
魔法不是「學會怎麼做」,而是一次次回到「力量從何而來」的誠實練習。
那麼,這篇文章會是你值得駐足的交叉路口。
-
👉 點擊閱讀全文:https://reurl.cc/QY29AZ
📩 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會去哪裡收集第一把塵土?
-
#魔法說書 #WorkingConjure #胡督魔法 #塵土的力量 #策略魔法 #魔法實踐 #祖靈與土地 #靈性覺察 #自我鍛鍊 #內在咒語
-
(圖片來源:網路)
May 5, 2025 at 3:15 AM
而當我們開始以二號人格及三號人格處理資訊,等於和四號人格的覺察、以及四號人格那較幽微的全能意識漸行漸遠。

從功能上而言,四號人格的細胞群存在於神經解剖學的交界,介於三號人格所體驗的實體生命以及宇宙無遠弗屆的意識之間;換句話說,腦部四號人格所處區域,正是擁有實體經驗的靈性存有,也因此,四號人格是我們與崇高力量的連結,我們的存在是無限存有的一部分。不管你的信仰體系怎麽稱呼,總之四號人格和宇宙意識同存。

5/完
December 25, 2023 at 12:25 PM
相逢寧靜中 Podcast|回歸生命的中心

這個中心是你的靈性核心,是純粹的意識與臨在。
它就像風暴中的風眼,平靜而安穩。
安住於此,你只是那純粹的「覺察者」。
試着在每一次呼吸時,默念「至愛者與我同在」,
或者其他你喜歡的,適合你當下的短語。
你會發現:無論邊緣的念頭多嘈雜,中心的平安從未消失——
不必強迫自己「不想事」,讓念頭自來自去,
你只需要溫和的回到呼吸和短語。
靜靜定控點在這裡,感受這份「在混亂中仍有安穩」的恩寵。

那個中心就是你最深的真實的自我,它是至愛者的居所。
你是一個錨,穩穩地扎根於至愛者的臨在之中。

solink.soundon.fm/FullLifeIHS
November 12, 2025 at 3:44 AM
靈魂的記憶:你我正在演繹的生命舞台,或許只是一次輪迴

🌌 靈魂有記憶,這一生會不會只是其中一幕? JessieLife|前世今生 · 第9集 ※ 本篇以「故事創作 × 靈性啟發」視角出發,目的是鼓勵自我覺察與實際行動,不涉宗教宣導或絕對論述。 你有沒有被某個瞬間悄悄擊中過?第一次走進一條巷弄,鼻尖嗅到熟悉的桂花香;或在路口與陌生人對上眼,胸口忽然湧出一股安定與酸楚。理性說不出所以然,身體卻先一步回應——彷彿某本看過的書,忽然從你心裡自動翻頁。心理學把它稱作既視感;在靈性的語言裡,我們暫且稱之為:靈魂的記憶。 ✨ 什麼是「靈魂記憶」:不是證明前世,而是照亮此生…
靈魂的記憶:你我正在演繹的生命舞台,或許只是一次輪迴
🌌 靈魂有記憶,這一生會不會只是其中一幕? JessieLife|前世今生 · 第9集 ※ 本篇以「故事創作 × 靈性啟發」視角出發,目的是鼓勵自我覺察與實際行動,不涉宗教宣導或絕對論述。 你有沒有被某個瞬間悄悄擊中過?第一次走進一條巷弄,鼻尖嗅到熟悉的桂花香;或在路口與陌生人對上眼,胸口忽然湧出一股安定與酸楚。理性說不出所以然,身體卻先一步回應——彷彿某本看過的書,忽然從你心裡自動翻頁。心理學把它稱作既視感;在靈性的語言裡,我們暫且稱之為:靈魂的記憶。 ✨ 什麼是「靈魂記憶」:不是證明前世,而是照亮此生 想像你的靈魂像個旅行者,每一次誕生都是一本新書:角色不同、場景不同,仍有一條內在主線悄悄延續。某個片段在今生被觸發時,你未必能說出「前因後果」,卻能感到一種「我懂、我曾在意、我好像早已學過一點」的直覺。這份直覺不是要你沉迷身世考古,而是給你一盞小燈:與其向後追,不如向前走,把被喚醒的線索,活成此生的選擇。 🧭 日常中的靈魂「提示音」:它常這樣出現 場景熟悉:第一次到訪卻像回家,身體比腦袋更放鬆。 人物牽引:一見如故或莫名排斥,情緒大於理由。 夢境連戲:重複夢到同一條街或同一扇門,醒來仍記得細節。 身體記憶:某種味道、聲響、材質觸感,瞬間喚起複雜心緒。 時間膠囊:久別重逢卻無違和,像對話被誰按下暫停又繼續。 🛠️ 把感覺落地:三步覺察 × 三步行動 只談浪漫會漂浮,只有理性又太乾。以下方法幫你把「靈魂的提示」變成可執行的微行動。 30‑3‑1 覺察:停下30秒深呼吸;用3個形容詞標記情緒(安心/拉扯/渴望等);寫下1句此刻想懂的事。 情緒地圖:將感受定位在「胸口/喉嚨/胃/後背」等區域,提醒自己:情緒是訊息,不是敵人。 微步行動:把得到的線索拆成今日可完成的小一吋:傳一則訊息、查一門課、走那一段路、寫三行日記。 📝 覺察小卡(Micro-Journaling) ・剛剛最亮的畫面/聲音/氣味是? ・我感到最強烈的情緒是?為什麼? ・如果把它當訊息,今天我能做的一小步是? 🔗 把線索用在生活:關係/事業/身心的三個場域 關係:把重逢視為「修課」而不是重演。問自己:這次我能用更成熟的方式愛與被愛嗎?若答案是設界線,那就是此生要練習的功課。 事業與天賦:對某些主題總有莫名熱情?與其追究前世身分,不如把熱情視為長期累積的能力傾向,投入能造福他人的方向。 身心穩定:無來由的恐懼先安身(呼吸、伸展、步行),讓身體回到可對話的狀態,再去尋找更深的答案。 ⚠️ 三個常見誤區與溫柔界線 萬事皆前世:把責任全丟給前世,會錯過此生能改變的機會。先做得到的行動,再談形上意義。 過度解讀:覺察若沒有行動,只會增加焦慮。每次覺察,務必接上一個可完成的小步驟。 取代專業:若情緒困擾已影響日常,請優先尋求專業協助,靈性探索與身心醫療是可以並行的。 📖 小故事:那杯桂花拿鐵與一封終於寄出的信 M 第一次走進老城的咖啡館,桂花香一來,她眼眶心跳一起發酸。她按下內心的暫停鍵,做了「30‑3‑1」:溫暖、委屈、想見。她在筆記本寫下:「其實我一直想對某個人說謝謝,也想說再見。」那天她寄出一封拖延很久的信。回家路上,桂花香還在,但胸口輕了。她沒有搞懂所有前因後果,卻完成了此生該做的一小步。 🌙 七日小儀式:讓靈魂的線索,長出現實的根 第1–2天|觀察:每天三次,做30‑3‑1,不評價只記錄。 第3–4天|整理:圈出重複的關鍵字(例如:家、歸屬、勇氣)。 第5天|選題:從關鍵字挑一件「當週能完成的小事」。 第6天|行動:只做那一件,完成後寫三行感受。 第7天|回顧:問自己:我學到什麼?下週想延伸哪一步? 🌟 總結:如果這一生只是其中一幕——就演得更真、更愛、更有行動 也許靈魂確實有記憶,也許它只是你對生命更細膩的體察。無論如何,真正讓人改變的,不是前世的答案,而是此生的選擇。當熟悉感來臨時,別急著推翻或神化它——先給它一個位置,然後用今天的一小步,回應那道來自遠方的光。 💬 一起互動 最近你有過「靈魂閃回」嗎?在留言寫下:「我感受到了」+1個畫面或情緒。 想把覺察變成行動?試試本篇的「30‑3‑1」、「情緒地圖」與「七日小儀式」。 ✉️ 聯繫 Jessie ▶️ YouTube 🎵 TikTok 📸 IG #靈魂記憶 #前世今生 #覺察成長 #情緒地圖 #七日儀式 #JessieLife #AI創業 #個人品牌
jessie687.com
August 17, 2025 at 2:2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