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拉詹和津加莱斯的论证目的在于,通过自由企业制度和经济 自由主义来捍卫市场秩序,并分析所需的政治基础。在围绕自由企业制度进 行政治经济学分析时,二人并未就其整体进行论述,而是仅就构成其基础的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虽然他们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却并不总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原因。他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分析策略,主要是由于以下前提:自由企业制度建立在自由的金融市场
综上所述,拉詹和津加莱斯的论证目的在于,通过自由企业制度和经济 自由主义来捍卫市场秩序,并分析所需的政治基础。在围绕自由企业制度进 行政治经济学分析时,二人并未就其整体进行论述,而是仅就构成其基础的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虽然他们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却并不总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原因。他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分析策略,主要是由于以下前提:自由企业制度建立在自由的金融市场
因此,市场经济体制所依托的政治基础是极其脆弱的。
在金融基础设施相关技术飞速进步的情况下,或者在因贸易资本市场的 开放而加剧了来自海外竞争的情况下,反市场集团的政治力量会相应削弱。这可以解释20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所取得的顺利发展。此外,在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遭到废除,大恐慌爆发之后,金融市场出现了阻塞和停滞(大逆转,Great Reversal),原因包括持反市场观点的既得利益集团政治力量不断增强,而经济衰退下掉队者中普遍存在的反市场情绪又加剧了这种状况。这种倾向在欧洲和日本尤为明显,为所谓的官僚资本主
因此,市场经济体制所依托的政治基础是极其脆弱的。
在金融基础设施相关技术飞速进步的情况下,或者在因贸易资本市场的 开放而加剧了来自海外竞争的情况下,反市场集团的政治力量会相应削弱。这可以解释20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所取得的顺利发展。此外,在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遭到废除,大恐慌爆发之后,金融市场出现了阻塞和停滞(大逆转,Great Reversal),原因包括持反市场观点的既得利益集团政治力量不断增强,而经济衰退下掉队者中普遍存在的反市场情绪又加剧了这种状况。这种倾向在欧洲和日本尤为明显,为所谓的官僚资本主
政府在提供基础设施时需要进行政治决策,而决策过程取决于利益集团政治( interest group politics)。但是在利益集团政治中,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受益者,普通民众以及消费者即投资者的政治力量要弱于由少数成员组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利益集团,往往会被那些能够从压制市场、放任甚至无视市场发展的
政府在提供基础设施时需要进行政治决策,而决策过程取决于利益集团政治( interest group politics)。但是在利益集团政治中,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受益者,普通民众以及消费者即投资者的政治力量要弱于由少数成员组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利益集团,往往会被那些能够从压制市场、放任甚至无视市场发展的
拉詹和津加莱斯认为,自由企业制度和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经济体系建 立在极其脆弱的政治基础之上,是“一株柔弱的植物,不断受到既得利益这种杂草的攻击,因此需要悉心呵护和培育”(Rajan和Zingales,2003;日译本385-386页)。市场的作用在于为优秀项目提供融资,实现新的创意,从而克服借贷限制,使历时性消费效用最大化。金融资本市场构成了市场经济体系
拉詹和津加莱斯认为,自由企业制度和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经济体系建 立在极其脆弱的政治基础之上,是“一株柔弱的植物,不断受到既得利益这种杂草的攻击,因此需要悉心呵护和培育”(Rajan和Zingales,2003;日译本385-386页)。市场的作用在于为优秀项目提供融资,实现新的创意,从而克服借贷限制,使历时性消费效用最大化。金融资本市场构成了市场经济体系
对于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政府不断加强干预的这种趋势,寺西 (2003)和Teranishi(2005)认为,这是经济思想领域对市场功能认知发生变化所致
对于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政府不断加强干预的这种趋势,寺西 (2003)和Teranishi(2005)认为,这是经济思想领域对市场功能认知发生变化所致
综上所述,在面临市场急剧扩大的明治初期,主张肯定市场秩序的两位 代表性人物的目的和依据可概括如下:福泽主张引入市场秩序,以此作为国家建设(nation building)的经济原理。在他看来,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经济主体之间建立起基于竞争而非授受关系的关系,并能取代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之上的秩序。田口主张引入市场秩序,以实现一个以普通平民为中心的平等社会。他期待在市场秩序下,能够通过分工来实现择业自 由,并希望通过
综上所述,在面临市场急剧扩大的明治初期,主张肯定市场秩序的两位 代表性人物的目的和依据可概括如下:福泽主张引入市场秩序,以此作为国家建设(nation building)的经济原理。在他看来,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经济主体之间建立起基于竞争而非授受关系的关系,并能取代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之上的秩序。田口主张引入市场秩序,以实现一个以普通平民为中心的平等社会。他期待在市场秩序下,能够通过分工来实现择业自 由,并希望通过
技术进步
田口卯吉强调,西方的先进技术是通过“劳动社会的实践”而发展起来 的,即器械学是通过器械师,建筑学和造船学分别通过木匠和船匠,农学是通过农夫的实践积累而成的。他认为,从事劳动的普通平民亲自创造出了实际和实用的科学,自由企业制度带来了平等的劳动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于激励人们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日本开化之性质》1885年(明治18年),全 集第2卷,133-134页]。
松本(1974)认为,在田口的文明观中,文明发展体系是由以下三个密 切相关的要素所
技术进步
田口卯吉强调,西方的先进技术是通过“劳动社会的实践”而发展起来 的,即器械学是通过器械师,建筑学和造船学分别通过木匠和船匠,农学是通过农夫的实践积累而成的。他认为,从事劳动的普通平民亲自创造出了实际和实用的科学,自由企业制度带来了平等的劳动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于激励人们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日本开化之性质》1885年(明治18年),全 集第2卷,133-134页]。
松本(1974)认为,在田口的文明观中,文明发展体系是由以下三个密 切相关的要素所
此外,福泽认为,要想成为独立的个体,就必须同时实现无形的独立(精神独立)和有形的独立(经济独立),而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者,福泽并没有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士族的高素质以及人力资
此外,福泽认为,要想成为独立的个体,就必须同时实现无形的独立(精神独立)和有形的独立(经济独立),而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者,福泽并没有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士族的高素质以及人力资
通过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学在微观的组织效率中找到了主要 的效率来源。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日本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认知。如下所示,福泽对人力资本的重视以及田口通过OJT(在岗培训)来促进技术进步等观 点,都有着相同的思路。
人力资本
明六社的西周将“智慧”列为了
通过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学在微观的组织效率中找到了主要 的效率来源。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日本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认知。如下所示,福泽对人力资本的重视以及田口通过OJT(在岗培训)来促进技术进步等观 点,都有着相同的思路。
人力资本
明六社的西周将“智慧”列为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福泽再一次回归到其基本主题“一身独立,则一国 独立”。在福泽看来,个人是国民而非公民,公共利益即为国家利益(杉山,1896,174、188页)。福泽认为与外国对抗需要借助富豪的力量,并且对苏峰所反对的政商行为持宽容态度①。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福泽再一次回归到其基本主题“一身独立,则一国 独立”。在福泽看来,个人是国民而非公民,公共利益即为国家利益(杉山,1896,174、188页)。福泽认为与外国对抗需要借助富豪的力量,并且对苏峰所反对的政商行为持宽容态度①。
这种重视市场竞争的姿态,反过来看,同时也体现了对于当时封建儒教 秩序一贯的强烈批判。在对懦教秩序的批判中,福泽把矛头主要指向了人情下的恩威并施。他认为“在儒教秩序下,‘恩威人情之政’即,君主对人民所进行的‘保护和维护’与其所实施‘生杀予夺之刑罚’是硬币正反面”(坂本,1991,47,第235页),所以他批判道:在社会一般意义上,“人与人的纽带”是以“父子关系同样的思想模式”建立起来的,并由此产
这种重视市场竞争的姿态,反过来看,同时也体现了对于当时封建儒教 秩序一贯的强烈批判。在对懦教秩序的批判中,福泽把矛头主要指向了人情下的恩威并施。他认为“在儒教秩序下,‘恩威人情之政’即,君主对人民所进行的‘保护和维护’与其所实施‘生杀予夺之刑罚’是硬币正反面”(坂本,1991,47,第235页),所以他批判道:在社会一般意义上,“人与人的纽带”是以“父子关系同样的思想模式”建立起来的,并由此产
福泽谕吉将日本作为独立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作为了一项终极课 题,主张通过市场,通过独立个体之间的平等竞争关系来构建社会秩序。正如“一身独立,则一
福泽谕吉将日本作为独立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作为了一项终极课 题,主张通过市场,通过独立个体之间的平等竞争关系来构建社会秩序。正如“一身独立,则一
但在当时,这种乐观主义未能同等地传递给大众,这一点也很重要。例 如,主张“平民主义”的德富苏峰在其1887年(明治20年)出版的《新日本之青年》中,论述了经济发展这种物质文明与道德这种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问题。即,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心只顾追求物质文明的建设,导致日本社会在道德上成为了“裸体社会”(植手,1974,第121页
但在当时,这种乐观主义未能同等地传递给大众,这一点也很重要。例 如,主张“平民主义”的德富苏峰在其1887年(明治20年)出版的《新日本之青年》中,论述了经济发展这种物质文明与道德这种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问题。即,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心只顾追求物质文明的建设,导致日本社会在道德上成为了“裸体社会”(植手,1974,第121页
③参见小野(1999)。
④即主张通过教育民众,使之全部成为君子,让整个国家成为道德的净土(坂本,1991,第185页)。
情感是一种可以成长的私利心。”(全集第2卷,第25页)根据孟子的逻 辑,这意味着随着个人的成长,人们会认识到童年时未意识到的与他人协同行动的必要性。从斯宾塞的观点来看,这体现了从斯密开始形成的一种市场观,即在市场经济中会自发形成秩序。他同样指出,社会进步的动力来自“保生避死”即,自我保存的欲望这一本能,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生命危险,从而提高了技术水平。此外,他得出
③参见小野(1999)。
④即主张通过教育民众,使之全部成为君子,让整个国家成为道德的净土(坂本,1991,第185页)。
情感是一种可以成长的私利心。”(全集第2卷,第25页)根据孟子的逻 辑,这意味着随着个人的成长,人们会认识到童年时未意识到的与他人协同行动的必要性。从斯宾塞的观点来看,这体现了从斯密开始形成的一种市场观,即在市场经济中会自发形成秩序。他同样指出,社会进步的动力来自“保生避死”即,自我保存的欲望这一本能,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生命危险,从而提高了技术水平。此外,他得出
注释①津田真道和西周作为幕府选派的留学生到荷兰的莱顿大学进行学习(1863-1865年),共学习了5个科目:自然法、万国公法、国内法、经济学、统计学。
②《情欲论》(《明六杂志》,第35期)和《人世三宝说》(《明六杂志》,第38、39、40、42期以及《西先生论集》卷3)均收录于《明治文学全集3明治启蒙思想集》(1967年,筑摩书房)。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将“健康、财富、身份乃至名誉”列为经济人的行为目标,并指出“地位和名誉”是最终目标。财富是提升地位的一种手段,人们“增加财富是为了展示社会权力,目的在于提升自身地位……从这种行为背后整个过
注释①津田真道和西周作为幕府选派的留学生到荷兰的莱顿大学进行学习(1863-1865年),共学习了5个科目:自然法、万国公法、国内法、经济学、统计学。
②《情欲论》(《明六杂志》,第35期)和《人世三宝说》(《明六杂志》,第38、39、40、42期以及《西先生论集》卷3)均收录于《明治文学全集3明治启蒙思想集》(1967年,筑摩书房)。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将“健康、财富、身份乃至名誉”列为经济人的行为目标,并指出“地位和名誉”是最终目标。财富是提升地位的一种手段,人们“增加财富是为了展示社会权力,目的在于提升自身地位……从这种行为背后整个过
在这种情况下,田口卯吉和福泽谕吉始终坚持认为,应当在市场经济的 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田口卯吉对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持乐观态度。他在 《日本开化小史》中引用了孟子
在这种情况下,田口卯吉和福泽谕吉始终坚持认为,应当在市场经济的 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田口卯吉对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持乐观态度。他在 《日本开化小史》中引用了孟子
然而,如上所述,在1874年(明治7年)成立民选议院建言书发布之 后,这一启蒙立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津田表示赞同成立民选议院,但只有华族、士族及富豪才可拥有选举权,而西周则从为时尚早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重组现有会议体的替代方案。不过,与其他多数成员一样,他也被归类为渐进主义者(宫川,1967,明治启蒙思想集)。
到了18
然而,如上所述,在1874年(明治7年)成立民选议院建言书发布之 后,这一启蒙立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津田表示赞同成立民选议院,但只有华族、士族及富豪才可拥有选举权,而西周则从为时尚早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重组现有会议体的替代方案。不过,与其他多数成员一样,他也被归类为渐进主义者(宫川,1967,明治启蒙思想集)。
到了18